國際能源署(IEA)表示,世界正處于清潔能源技術制造的 "新工業時代的黎明",到2030年其價值將增加兩倍,并創造數百萬個就業機會。
國際能源署在一份報告中預測,包括太陽能電池板、風力渦輪機、電動汽車電池、熱泵和氫氣電解器在內的關鍵大規模制造技術的全球市場,到本十年末將達到約6500億美元的價值。這個數字是目前水平的三倍多,但條件是各國要充分履行其能源和氣候承諾。
到2030年,清潔能源制造業的相關工作將增加一倍以上,從600萬增加到近1400萬。
國際能源署說:"能源世界正處于一個新的工業時代的黎明,即清潔能源技術制造時代。”
但是,這個位于巴黎的組織警告說,資源開采和制造業的集中給供應鏈帶來了風險。
三個國家占了太陽能、風能、電池、電解器和熱泵技術制造能力的70%,而中國 "在所有這些方面都占主導地位"。
剛果民主共和國生產世界上70%以上的鈷,澳大利亞、智利和中國這三個國家占全球鋰產量的90%以上,鋰是電動汽車電池的一種關鍵資源。報告補充說,供應鏈的緊張關系有可能使能源轉型更加困難和昂貴。
首先,2022年鈷、鋰和鎳的價格上漲,導致全球電動汽車電池的價格上升了近10%。在中國境外建造風力渦輪機的成本也在多年的價格下降后悄然上升,而類似的趨勢也在影響太陽能電池板。
國際能源署執行主任Fatih Birol敦促各國實現供應鏈的多樣化,并以歐洲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為例,說明過度依賴一種貿易來源可能會造成混亂。
他說:"正如我們所看到的歐洲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當你過分依賴一家公司、一個國家或一條貿易路線時,如果出現中斷,你就有可能付出沉重的代價。"
Birol還強調了國際合作的重要性:"因為沒有一個國家是能源孤島,如果各國不合作,能源轉型將更加昂貴和緩慢。"
2025-04-24 15:08
2025-04-21 12:14
2025-04-21 12:11
2025-04-18 08:54
2025-04-18 08:53
2025-04-17 08:16
2025-04-17 08:13
2025-04-16 10:55
2025-04-16 08:50
2025-04-14 1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