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國內工業機器人銷量一直處于增長態勢,在工業機器人各種零部件等原材料上漲的情況下,價格反而出現了下降。工業機器人價格門檻降低,也讓越來越多的中小制造企業將更多的工業機器人引入工廠。
工業機器人價格有所下降 產業鏈國產進程加快
在廣東中山的一家小家電零部件生產企業,工廠負責人告訴記者,這兩年他所在的工廠一直面臨招工難和招工貴的壓力。無奈之下,工廠去年買了一臺國產協作機器人來代替工人,用起來感覺很不錯。今年五月份他們又購買了兩臺,并且打算年底繼續加購。
廣東中山拓飛電器科技有限公司工廠負責人 廖永勝:我們算了一筆賬,協作機器人不到一年,就可以把成本收回來。國產協作機器人對比國外的機器人來說,不到一半的價格。我今年年底打算再采購四五臺,估計價格還會再繼續下降,這對我們100人不到的工廠來說,非常有幫助。這幾年隨著國產工業機器人技術的逐步成熟,越來越多的制造企業愿意采用性價比較高的國產機器人。
據了解,工業機器人的核心零部件包括控制器、伺服系統、減速器等,共占據工業機器人整機產品約六七成的成本,多年來一直被國外企業壟斷。近年來隨著技術逐步發展,工業機器人的核心零部件國產化率持續走高,國產工業機器人性價比也不斷提升。
深圳科瑞技術股份有限公司AGV業務負責人 陳文清:原材料上漲特別是一些芯片,包括控制器,價格的上漲大概有10%到15%,我們在這個基礎的情況下,整體的AGV小車(工業移動機器人)的價格還下降了5%到8%,價格降幅挺大的。我們今年拿到了AGV工業移動機器人的訂單量,同比增長差不多有四倍左右。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在原材料上漲的情況下,今年工業機器人的價格還能有所降低,最主要原因是從去年下半年至今,國內工業機器人銷量出現了明顯增長。另外,越來越多的國內企業涉足工業機器人,同時國外工業機器人企業也加大了在中國的產能布局,因此市場競爭日益加劇。
國內工業機器人市場需求旺盛 企業加大新興應用市場布局力度
△央視財經《正點財經》欄目視頻當前,國內越來越多的制造企業開始購置機器人緩解招工難,提升競爭力,降本增效。而受益于3C制造業快速復蘇和新能源市場的推動,從去年下半年至今,國內工業機器人市場需求旺盛,尤其是以新能源為代表的新興應用市場增長明顯,這也吸引了不少工業機器人制造企業紛紛加大布局力度。
據了解,3C電子和汽車制造是傳統占比較高的工業機器人應用市場。今年3C行業快速復蘇,處于高成長期的國內新能源汽車和光伏等行業新興應用市場的需求也有了更為明顯的增長,國內工業機器人的銷量出現顯著上升。近年來,一些工業機器人企業抓住新興應用市場需求旺盛帶來的機遇,加大研發力度。在深圳一家工業機器人企業,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研發的協作機器人是新型的工業機器人,希望能夠實現與國外工業機器人巨頭企業的差異化競爭,撬動更多新興市場。
深圳市越疆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劉培超:傳統的工業機器人,主要是聚焦在3C以及汽車的組裝領域。紡織、鞋帽、食品、藥品、化妝品市場,也需要大量的機器人,協作機器人可以跟人共同去工作,所以會非常安全,能夠碰到人之前自動去避開。我們主要是抓住新興的增長市場,去研發制作更加輕量智能的機器人。
隨著工業機器人下游應用領域的逐步拓寬,國內工業機器人增量市場空間廣闊。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2021年7月國內工業機器人產量達到了31342套,同比增長42.3%;2021年1至7月國內工業機器人產量為205094臺,同比增長64.6%。
工業機器人行業景氣度提升 關注龍頭公司
△央視財經《正點財經》欄目視頻近期,A股工業機器人相關上市公司已經陸續發布2021年半年報業績和業績預告。投資者該如何把握工業機器人產業快速發展帶來的投資機會呢?
在A股市場的23家工業機器人相關上市公司中,2021第一季度凈利潤增長的有18家。在已經發布2021年半年報業績及業績預告的10家上市公司里,凈利潤業績增長的有9家。其中新時達2021年半年報預計實現凈利潤8000萬元至1億元,同比增長84.6%至130.76%;匯川技術2021年半年報預計實現凈利潤15.1億元至17.42億元,同比增長95%至125%。從2021年5月初至今的股價看,工業機器人及工控系統指數上漲9.94%,上證綜指下跌0.57%,工業機器人及工控系統指數跑贏大盤10.51個百分點。
我國是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專家建議從三個維度把握投資機會。一是上游核心零部件。以三大零部件減速器、伺服電機和控制器為例,建議關注技術實力凸顯并打入高端制造供應鏈的零部件企業。二是中游的機器人本體。我國機器人本體市場空間廣闊,但高端市場仍被國外壟斷,建議關注具備品牌知名度且市占率正在提升的頭部企業。三是下游的系統集成。系統集成即為不同下游行業提供自動化解決方案,建議關注對下游行業理解深、設計能力強、歷史業績穩健及客戶資源豐富的企業。
中泰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機械行業首席分析師 馮勝:短期工業機器人行業不可避免,可能還是存在一些周期的擾動,第二,隨著國產工業機器人做大做強,國內品牌之間的競爭,以及跟國外之間的競爭也會加劇,所以要關注國內廠商盈利能力的波動。
2025-04-28 12:37
2025-04-28 12:24
2025-04-24 15:08
2025-04-21 12:14
2025-04-21 12:11
2025-04-18 08:54
2025-04-18 08:53
2025-04-17 08:16
2025-04-17 08:13
2025-04-16 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