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16 日,2021 曠視技術開放日(MegTech 2021)在北京舉辦。由曠視首席科學家、曠視研究院院長孫劍領銜,曠視研究院張祥雨、范浩強、周而進等多位研究員一起,分享了曠視十年來在 AI 技術上的實踐和思考,通過一系列技術演示,系統展示了曠視最新的技術成果。
在《面向未來,推動AI技術價值躍遷》的主題演講中,孫劍以曠視為例,總結了過去十年中國 AI 技術價值的發展歷程。AI 有沒有用?AI 在哪里用?AI 易不易用?這是AI 行業的“靈魂”三問,是所有AI 企業需要回答的問題。
曠視首席科學家、曠視研究院院長孫劍在曠視技術開放日上的分享
基礎科研是 AI 創新突破的基石
孫劍認為,AI 有沒有用歸根到底是看 AI 基礎科研有沒有突破。基礎科研是 AI 創新突破的基石,需要長期主義的堅持。對曠視來說,要構建科學價值和產業價值統一的基礎科研體系。十年來,曠視不斷突破創新,在學術上發表 85 篇頂級會議論文,在競賽上斬獲 40 項冠軍,在實用上研發了包括 ShuffleNets 系列在內的眾多基礎模型,已經廣泛應用在手機等智能設備上,推動軟硬協同發展。
曠視現場展示了最新的基礎科研成果,包括面向服務器和下一代AI芯片的通用模型 RepVGG 系列,其在開源后 Github star 已超過 1800;目前性能最強的端到端實時全卷積全景分割算法;以及挑戰經典,目標檢測架構創新的 YOLOF。
曠視研究員張祥雨在曠視技術開放日上的分享
從科研到落地,算法正在創造越來越大的價值
AI 在哪里用?曠視的選擇是消費物聯網、城市物聯網和供應鏈物聯網三大場景。AI 是核心能力,IoT 是落地場景,在數字世界與物理世界融合的智能化時代,AI 算法正在為產品帶來更多的價值提升。從明星產品神行面板機系列,到超越人眼的暗光拍照和暗光視頻,再到突破物理限制的屏下 AI 光學指紋和屏下攝像,以及追求全局最優解的河圖系統和機器人設備。
曠視認為,“算法不只讓很多產品從好變更好,更能讓產品從不可能變可能”。在曠視十年的 AI 實踐落地中發現,算法已不再僅僅是“軟件物料”,而是成為“核心組件”。從科研到落地,算法正在創造越來越大的價值,也在開始重新定義軟硬件。
曠視研究員范浩強在曠視技術開放日上的分享
算法生產能力決定算法價值上限
算法生產能力決定算法價值上限,也決定 AI 是不是真的更易用。當前,大量算法生產過程還是非標準化的,因為非標準化所以算法生產過程充滿不確定性。曠視認為,落地實用是檢驗算法的最高標準之一,而生產落地實用算法的過程只有先標準化才能自動化,才能更進一步實現規模化的普惠易用。
曠視研究員周而進在曠視技術開放日上的分享
從 2014 年至今,持續打磨升級的 AI 生產力平臺 Brain++,就是曠視推動算法生產邁向自動化時代的AI基礎設施。在現場,曠視介紹了 Brain++ 的最新功能,包括自動化的數據管理和質檢、自動推薦合適的訓練算法和模型、自動檢查算法準確率并給出優化建議等。
從基礎科研,到行業落地,再到基礎設施,這是人工智能技術價值躍遷的三個關鍵。曠視正是沿著這樣的路線在不斷創新,務實落地。預研一代、孵化一代、交付一代,這是曠視技術創新研發模式。在技術開放日現場,曠視將這一套創新研發模式首次對外完整的呈現出來。
“聚焦最優秀的人才,一起做最好的科研,通過產品讓科研成果創造價值,不斷探索新領域”,這是曠視的秘訣,也是 AI 技術價值躍遷的秘訣。
2025-04-29 22:24
2025-04-29 22:23
2025-04-29 22:22
2025-04-29 22:22
2025-04-29 22:21
2025-04-29 22:20
2025-04-29 22:19
2025-04-29 22:18
2025-04-29 22:17
2025-04-29 2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