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款機器人還不像黃貂魚,但團隊確保下一個版本會像這種動物。德國工程師正在開發一種救生機器人,其設計靈感來自蝠鲼。除了作為救援隊的輔助,團隊希望他們的機器人可以單獨行動,在沒有救生員的地方保護游泳者。這個想法是開發一個完全自主的系統,從自動識別有溺水危險的人,到將其從水中移出。
安裝在游泳池屋頂、無人機甚至廣告機上的監控攝像頭,將用來記錄溺水者的運動規律和位置,并將坐標發送給機器人。而機器人則會呆在泳池地板上一個特殊的 "車庫 "里,在緊急情況下打開。機器人到達應急地點后,就會找到遇險者,并將其帶到地面。將被救者固定在原地的機制,可以防止已經昏迷的人在出現時滑落。
測試令人印象深刻:一個80公斤重的假人被留在3米深的地方。隨后,機器人將其抱起,固定在原地,在幾秒鐘內將其帶到水面,然后用最短的路線--40米的距離將其抱到池邊,救援隊已經在那里等候,因為機器人本身一旦檢測到緊急情況,就會向救援隊發出警報信號。
項目發明者Helge Renkewitz表示:
"整個救援行動只持續了兩分多鐘。受害者必須在5分鐘內進行搶救,以免造成長期的腦損傷。我們能夠在這個關鍵時期內沒有出現問題。”
自主救生機器人識別溺水者并自主救人。測試內容是在距離海灘3米深、40米遠的地方救出一個80公斤的人體模型。
黃貂魚型機器人
目前的原型機配備了電池、電機、攝像頭以及光學和導航傳感器,與仿生蝠鲼的設計相比,仍有很大差距,長90厘米,高50厘米,寬50厘米。
該團隊的目標是進一步縮小救援系統的尺寸,并建立不同的版本,供水池和湖泊使用。他們打算讓救生機器人比目前的原型機更小、更輕、更經濟,而目前的原型機是基于團隊之前制造的水下航行器--他們保證新版本將采用蝠鲼的簡化設計。
此外,還計劃建造改良版,以便在水壩、港口和養魚場運行。Renkewitz說:
"我們的水下航行器有著廣泛的應用。例如,它們也適合探測和檢查湖底的考古文物。"
2025-04-29 22:21
2025-04-29 22:19
2025-04-28 12:37
2025-04-28 12:24
2025-04-24 15:08
2025-04-21 12:14
2025-04-21 12:11
2025-04-18 08:54
2025-04-18 08:53
2025-04-17 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