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初舉行的2020年藍湖資本人民幣基金投資人大會上,合伙人魏海濤完整闡述了在智能制造這個巨大市場中的投資邏輯。
(藍湖資本合伙人魏海濤)
演講| 魏海濤 藍湖資本合伙人
全球制造業增加值主要由中國和美國貢獻,中國占比30%;近10年來,中國制造業在GDP中的占比穩步提升,即將超過30%。
但長期以來,如此大體量的中國制造業卻一直處于產業鏈中較低位置,其中原因大家都非常清楚。改革開放后,我們的絕大部分制造業是資源導向型的,凈利率偏低。尤其是中國的高端制造業,比如大家最近聽到比較多的半導體,數控機床等,在全球制造業中占比一直很低。
總體而言,中國制造業大而不強。如此現狀之下,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機會在哪里?其實就是4個字——技術創新,也就是大家小學時就知道的“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在技術創新的背景下面,有4個紅利支撐著我們整個中國制造業的長期發展:
第一,我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制造業體量,且制造業產業鏈完整。
第二,我們國內和國際市場的巨大機會。
第三,國際知名外企以及本土知名制造業企業和研究所人才溢出。
第四,中國高校擴招積累的“工程師紅利”。
在這四個紅利之下,我們有兩大選擇細分賽道的核心邏輯:存量和增量邏輯。
存量邏輯:
提升行業效率和實現國產化替代
第一個是存量的邏輯。在中國這個如此大的存量制造業經濟體中,我們對賽道的選擇有兩大前提條件:第一是要有明確的市場機會,我們不要“模糊的正確”。很多人會講“這是一個千億或萬億級別的市場”,但這是真實的嗎?我們需要誠實地搞清楚這家公司真實的市場空間。第二是要處于巨大的市場空間之中,水大才能魚大。
在存量邏輯之下,我們關注兩大主題:
一,在大體量的市場中,尋找幫助提升行業效率的公司。那些幫助行業提升效率創造價值的企業,行業自然也會以豐厚的回報回饋于他們。以我們投資的怡合達為例:怡合達是專為非標自動化設備生產單位提供自動化零部件一站式采購服務的企業。這家公司的革新在于它在一個原本兩頭分散的市場中承擔起了整合者的職責。產品端是千萬級SKU、高度長尾、生產工藝復雜的FA零部件,而客戶端是小批量、多品種、短交期但對價格不敏感的需求。怡合達在其中就起到了提升行業效率的作用。那么在中國FA標準化零部件市場高速增長的紅利之下,市場也給予了怡合達很好的回報。我們相信怡合達非常有機會成長成為中國的“米思米”。
二,在現存市場中的國產化替代機會。因為技術的進步,中國公司正逐步追趕甚至超越國際水準,由此帶來中國技術和國產品牌的崛起。比如,在“卡脖子”的半導體領域中國內公司的崛起,這是非常明確的因中美摩擦帶來的不可逆的趨勢。我們也基于這個邏輯投資了幾家半導體裝備的公司。又比如,我們最近投資的一家3D打印公司。3D打印技術在歐美已經發展了一二十年,是相對成熟、穩定在90分的技術,市場長期被歐美老牌公司主導。但中國公司以追趕者的姿態殺入,以更高的研發投入進行技術攻克,采用更高效和積極的銷售和客戶服務策略,用2-3年實現成熟公司過去十幾年以上的技術積累。我們非常有理由相信中國的3D打印技術很快能趕超歐美現有水平。
增量邏輯:
顛覆式的創新帶來爆發力驚人的增量市場
第二個是增量邏輯。它的核心是關注因技術突破帶來的產業鏈重構機會。創新者以顛覆者姿態入場,替代原來在產業鏈中的存量角色或填補空白環節,讓自己成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環。這種顛覆式的創新可以帶來爆發力驚人的增量市場。
對于增量市場的投資策略,跟存量市場會有所不同。創新意味著史無前例,意味著可能在國外也找不到成熟的對標公司或產業。那么,我們如何來發掘和判斷投資機會?
以無人駕駛技術為例,大家往往最關注的問題是,什么時候能真正實現無人駕駛。這是對乘用車場景的想象,這當然也是這個技術落地后最直觀、最令人興奮的部分。在這個場景下,藍湖資本在天使輪投資了目前市面上最優秀的無人駕駛技術團隊之一——Momenta。
但其實在逐步實現L5級別完全無人駕駛的過程中,在不同階段無人駕駛技術都有落地應用的機會,這些機會往往是隱秘的,但在細分領域依然是顛覆性的。
比如無人駕駛技術在不同發展階段都有十分有潛力的創業機會:
第一階段,細分應用場景批量落地。比如L4開放道路的無人配送,在半封閉園區包括礦區、港口、高校、產業園等的應用。
第二階段,封閉的應用場景開始走向成熟。比如現在有的酒店用機器人:如果客人想叫一瓶水,可由機器人通過室內的定位和導航直接送到房間門口。目前,AGV(Automated Guided Vehicle 自動導引車)、無人叉車、服務機器人等正逐步走向成熟的。
第三階段,L3輔助駕駛開始普及。在特斯拉系列車型的影響下,有沒有輔助駕駛功能會逐步成為影響消費者購買決策的關鍵因素之一。
第四階段,智能組件開始繁榮。兩年前很少有投資人覺得激光雷達或超聲雷達會有很好的前景,但往后,傳感器、高精度地圖、低功能解決方案都會迎來爆發式增長。
類似于對無人駕駛技術的探索和投資布局,我們也十分看好新能源、機器視覺等領域的創新機會。
總的來說,智能制造是一座巨大的礦山。我們希望通過發揮藍湖團隊在科技領域產業資源、行業人脈積累的優勢,尋找在順應時代發展方向、技術趨勢和巨大產業變革浪潮之上的投資機會,挖掘出那些金子般熠熠閃光的創業者。
關于藍湖資本:
藍湖資本(Blue Lake Capital)是新一代研究驅動的風險投資基金,主要投資于以科技創新為導向的新興行業和傳統行業的轉型升級,重點關注包括企業軟件及服務、消費互聯網、智能制造等領域在內的早期成長型企業。
藍湖資本同時管理美元及人民幣基金,出資人不僅包括歐美知名基金會、捐贈基金和家族基金,以及國內外頂尖的市場化母基金等機構投資者,還包括諸多成功企業家,如美團、去哪兒、快的打車、利歐互動等。
借助成功企業家網絡和團隊豐富經驗,藍湖資本與優秀創業者同舟共濟,共享智識與資源,助力被投企業成長為行業冠軍。
目前藍湖資本的投資組合中已經出現了諸多行業領軍者:
美菜:中國最大的農產品電商平臺
Momenta:世界頂尖的自動駕駛公司
摩天輪票務:國內領先的現場娛樂票務二級交易平臺
聚水潭:國內領先的電商SaaS ERP服務商
樂言科技:國內領先的人工智能客服服務提供商
匯聯易:中國領先的企業費用報銷軟件
精實測控:服務于世界頂尖制造工廠的聲音和振動測試設備廠商
2025-04-29 22:21
2025-04-29 22:19
2025-04-28 12:37
2025-04-28 12:24
2025-04-24 15:08
2025-04-21 12:14
2025-04-21 12:11
2025-04-18 08:54
2025-04-18 08:53
2025-04-17 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