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階段性的進階版
都市快報 昨天,浙江省首屆“未來工廠”發布會在余杭召開,海康威視、中策橡膠等12家制造業企業成為首批認定的“未來工廠”,康賽妮、三鋒等16家制造業企業入選“未來工廠”培育企業名單。
會上還成立了由浙江中控、省技創服務中心等18家機構組成的浙江省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聯盟,旨在匯聚省內外智能控制、機器人、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信息安全、5G等領域頂尖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以需求為牽引、產業鏈為紐帶,構建集智能制造評估診斷、項目精準對接、關鍵技術研發和行業示范推廣的“四位一體”公共服務平臺,從而全方位服務企業提質增效、服務產業轉型升級、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
首批“未來工廠”的優勢和特點
浙江省副省長高興夫在會上指出,此次認定的首批“未來工廠”,在智能制造新模式、新業態方面,均有各自優勢和特點。
一是建設了引領型的“頭雁工廠”。正泰、吉利、海康等企業,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研發并帶動相關領域技術裝備突破創新和應用,引領我省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發展,成為行業“領頭雁”。
二是建設了冠軍型的“鏈主工廠”。老板、大華、巨石等雄鷹、單項冠軍企業,發揮產業鏈優勢,將生產從企業內部擴大到組織外部,實現產業鏈上下游供應鏈有效對接,建設了一批冠軍型“鏈主工廠”。
三是建設了平臺型的“協同工廠”。阿里迅犀、中策、東磁等企業,依托工業互聯網平臺建立起跨企業、跨產業、跨區域的廣泛互聯互通,打通從用戶到制造全環節數據鏈路,實現設計協同、生產協同和供應鏈協同。
四是技術型的“硬核工廠”。春風、鼎力、東方電纜等企業深耕細分領域,發揮自身技術優勢,持續推進智能制造,依靠專業的品質、豐富的產品品種及優質的服務,贏得全球用戶贊賞與信賴。
《未來工廠建設導則》發布
“未來工廠”的建設目標也同步明確,未來,工廠形態從傳統工廠變身為“高精特新”的個性化定制工廠、創新工廠;工廠性質也從企業“成本中心”演變成為“利潤中心”和“知識中心”,成為企業產品服務創新、客戶體驗創新、業務價值模式創新的“增值空間”;工廠運營從粗放型轉變為集約型,從整個產品全生命周期和供應鏈來考慮建設的整體效益,實現經濟、社會、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伴隨著新需求、新技術、新知識所牽引的未來產業生態群落興起,未來工廠的形態將更加成熟和多元化,并與未來園區、未來社區等載體形成廣泛交互,成為產城融合的新模式。
省經信廳在會上發布了由之江實驗室、省技創服務中心牽頭會同30余家行業龍頭企業和智能制造供應商研究制定的《未來工廠建設導則》,導則明確了“未來工廠”建設的基本原則、適用范圍、建設要求。
根據導則,“未來工廠”的建設主要包括數字孿生應用、智能化生產、智慧化管理、協同化制造、綠色化制造、安全化管控、社會經濟效益等七大關鍵要素。從首批認定的“未來工廠”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這些要素。
比如引領型“頭雁工廠”海康威視智能視頻終端未來工廠,通過構建“海康威視云中心”,實現精準化營銷、智能化生產、數字化服務,形成“產品種類千余種、型號萬余種”的視頻終端大規模個性化定制,成就全球領先的優勢。
冠軍型“鏈主工廠”老板廚房電器未來工廠,以1個數據中心+N個協作平臺,建成行業首個智慧“無人工廠”,能實時響應客戶需求,動態調整設計、采購、生產和物流方案。在自主研發國內首條集煙罩、灶具底盤等智能制造生產線的基礎上,創新應用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實現信息深度自感知、精準控制全流程、優化決策全要素,真正做到“生產無人化、管理智慧化”。
平臺型“協同工廠”阿里巴巴迅犀服裝未來工廠,依托大數據進行消費洞察,“犀牛智造”能夠快速響應時尚和服裝市場,實現100件起訂,最快7天交付,有效解決服裝行業庫存量大、產品生命周期短、新產品快速鋪貨需求等難點。目前,已有200多個淘寶中小商家、產業帶商家、直播主播共享犀牛智造工廠。
技術型“硬核工廠”春風動力高端動力裝備未來工廠,以數據鏈動生產,形成高度離散的高端裝備行業,高度柔性的高效協同制造能力。“工廠大腦”實時掌控生產車間內的每一道工序,實現160多個作業單元協同調度,200多家核心供應商部件監測和2小時生產所需物料線邊庫直供,敏捷響應小批量、多品種的個性化定制需求。
2025-04-14 14:57
2025-04-14 14:53
2025-04-09 12:40
2025-04-08 08:51
2025-04-07 12:08
2025-04-07 12:07
2025-04-07 12:06
2025-04-07 09:52
2025-04-07 09:49
2025-04-07 0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