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廠內使人工勞動自動化的趨勢正在增長。其中,自動導向車(AGV)為需要大量體力勞動的運輸工作的自動化帶來了巨大的希望。在這種情況下,新進入自動AGV領域的行業正在擴展,但是在2020年8月5日,佳能宣布“移動機器人的眼睛”視頻分析軟件,“基于視覺的AGV導航系統”已開發并已開始將其提供給Nidec Sympo的自主AGV。佳能公司成立以來,一直致力于以光學技術為中心的開發,除這些視頻技術外,MR(混合現實)技術相結合,以更高的精度識別更大范圍的圖像。據說,它已經創造了用于實現高度靈活的路線導航的技術。
負責“基于視覺的AGV導航系統”業務規劃的岡本先生(左)以及負責技術開發的中原先生(右)和小竹先生(中)
以廣泛的空間識別和真實信息在地圖上的反射為特征
該視覺導航系統是基于立體攝像機的圖像識別空間,提取特征點,并將其與地圖數據進行比較以確定車輛的位置。這是一種估算和確定路線的技術。它采用“ Visual SLAM(同時定位和制圖)技術”,該技術可同時估計自身位置并創建帶有視頻的環境地圖,其優點是僅通過試運行即可自動創建地圖。當將其用于AGV時,它吸引了人們的注意,因為它即使部署在頻繁變化的工廠現場也可以輕松地自主運行,而無需準備導軌、膠帶或其他導軌。該系統的特征在于,除了“ Visual SLAM”技術外,還使用了經過20多年研究和開發的MR技術。MR技術要求人員佩戴頭戴式顯示器(HMD)并根據視點位置的移動在位置上顯示3D CG圖像。通過利用將這些結構用作標記的空間識別技術以及將其與地圖對齊的技術,現在可以在比以前更大的范圍內執行更準確的空間識別和路線確定。大竹先生表示目前使用的“ Visual SLAM”在許多情況下都是為狹小空間設計的,很少有人考慮到可以大范圍攜帶物品的可能性。這次開發的技術是MR等。通過添加該技術,可以準確地識別大范圍的空間,因此,重點是針對在諸如AGV的大空間中使用進行了優化。
從視頻中提取特征點的圖像來源:佳能
此外,在許多情況下,工廠經常會更改布局,但關鍵是要加強應對這些措施。Kotake先生說:“工廠內的布局不是恒定不變的,由于生產項目和改進活動等變化,有必要更改路線。因此,一次繪制地圖并繼續使用它是沒有必要的,AGV當在移動中識別出與地圖信息不同的真實空間時,將添加重寫地圖信息的功能。”
通過自我定位估計創建軌跡的圖像來源:佳能
2025-04-29 22:21
2025-04-29 22:19
2025-04-28 12:37
2025-04-28 12:24
2025-04-24 15:08
2025-04-21 12:14
2025-04-21 12:11
2025-04-18 08:54
2025-04-18 08:53
2025-04-17 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