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準備就緒,作業人員在手持終端發送開始作業命令,智能檢測機器人緩緩向前駛向動車組,對動車組車底及關鍵部件進行快速掃描、識別定位。定位完畢后,機械臂開始工作,從股道重聯端向D21-2列位行駛,對每個轉向架檢修部位進行精確拍照采集、3D化處理,開始后續機檢作業。自由度機械臂,可以任意姿態實現對車底關鍵部件無死角檢查。
該機器人可全自動檢測動車組車底和轉向架可視部件,實現動車組相關部位零部件外觀故障的識別和報警。檢測出的數據通過無線傳輸技術實時傳輸至圖像識別服務器,由圖像識別服務器進行分析、診斷。三維圖像采集模塊采用激光三角法測試,檢測精度非常高。
在檢測過程中,通過無線傳輸技術將檢測結果及故障實時推送至一級作業人員手持終端,作業人員根據故障提示進行現場復核,并將復核結果回填至手持終端,完成結果回傳。在作業結束后,由一級班組人員通過動車組入所在線智能檢測系統打印機檢作業單,由一級工長、質檢員進行簽字確認后存檔。
從動車組車頭到車尾,機器人檢測需40分鐘至50分鐘,可以完全模擬人工作業,達到人眼分辨率,特別是可以深入人工作業的不便之處監測。該設備的引入,既分擔了部分檢修工作,也可以在保證檢修質量的情況下更高效地完成檢修作業,代表當前軌道交通領域智能檢修的最高水平。
在調試階段,北京北動車所反復對比機檢和人機結合的檢測結果數據,不斷提高智能檢測機器人的檢測精度,逐步實現動車組一級檢修作業由“人檢”向“機檢”作業模式的轉變。
從自動駕駛到智能檢測機器人,從大數據到人工智能在京張高鐵上的深度應用,我們相信中國高鐵的未來將越來越美好。
文字:李蓉 任偉霞
圖片:孫立君 蘇暢
編輯:楚曉
2025-04-18 09:04
2025-04-18 09:03
2025-04-18 09:01
2025-04-18 08:59
2025-04-18 08:50
2025-04-18 08:49
2025-04-18 08:46
2025-04-17 19:19
2025-04-17 08:18
2025-04-17 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