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層,共900平米,11臺機器人。
以大海為背景,以海浪為音符,你坐在Bongpo Muhguri House餐廳的窗邊,倚著270°的海景落地窗,一邊吃著鮮甜的海味,一邊看日落跌進迢迢星野,別有一番風(fēng)情。
而在這900平米的空間內(nèi),還能看到另一條奇特的風(fēng)景線——所有的餐食皆由機器人運送,幾乎沒有服務(wù)員,你可以不受打擾,獨自感受海邊私密的個人時光。
這就是韓國束草的網(wǎng)紅餐廳Muhguri,整個店用了各種高科技手段,而其中的送餐任務(wù),就交給了11臺普渡機器人。
11臺,同時使用,投入不菲。
這對任何一家餐廳來說都需要慎之又慎。但Bongpo Muhguri House餐廳從第二次到第三次的加購只用了不到兩周的時間。決策如此迅速,餐廳老板李光朝購買的邏輯是什么?
用勞緊缺,成本高漲
用勞持續(xù)緊缺、成本高漲是餐廳使用機器人的首要邏輯。
據(jù)悉,韓國老齡化速度很快,2000年就已經(jīng)進入老齡化社會,用工荒已經(jīng)是公開的秘密。而且,韓國法律規(guī)定最低時薪為52元人民幣,最低月薪12000元人民幣。招人難、人力成本高企,一直以來是韓國餐企的痛點。
和其他的韓國餐企一樣,Bongpo Muhguri House最開始為了減少成本,在旺季時聘請大量的兼職員工,淡季只保留少量長期員工。“但這也不是個辦法。”李光朝表示。
“餐廳在旅游旺季一層樓要使用十幾名兼職員工。成本高昂且不說,在旅游景區(qū)也很難招到年輕人。即便招到了,很多兼職還經(jīng)常請假。每到旺季,日均人流量高達4000、5000人,人手不足、餐廳效率無法得到滿足的問題尤其嚴重。”
困境中思變通。以近7年之功把當初的小餐廳打造成束草市標桿餐廳的李光朝有著戰(zhàn)略性的眼光,他很早就開始在餐廳自動化方面謀篇布局、落棋下子:自動米飯機、自動切海鮮機器……而那時韓國只有很少餐廳使用自動化產(chǎn)品。
2019年,為了進一步提升餐廳效率,李光朝開始尋找 “機器”助“人”的其他方式。
2025-04-15 07:50
2025-04-15 07:48
2025-04-15 07:48
2025-04-15 07:47
2025-04-15 07:47
2025-04-15 07:45
2025-04-15 07:45
2025-04-15 07:44
2025-04-14 15:01
2025-04-14 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