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役,背水一戰,昆船智能又打贏了。
贏在決策的勇氣
12月6日,距離項目發貨截止日期僅剩下半個來月的時間,車體等多種器件還沒有到位,用戶一再詢問、催促:如果到時間發不了貨,我們就不要了。這意味著,如果超時,就算做出來了也是白做。怎么辦?干還不干?干,萬一配套件到不了,在規定的交貨時間交不了貨,前面的一切努力都白搭;不干,很多器件都已經訂貨,有的業已到貨,這個時候放棄,之前的努力同樣是付之東流。
為了這個項目,昆船智能多次召開專題會研究、討論,討論的結果都是一樣的:問題多,按期交貨難。12月6日,周五,下班前,領導們再次召開專題會,這次會議決定:干。會議還對需要進一步協調的相關細節問題進行了分析研究,確定了具體措施。
現在,回過頭去再看,這樣一個背水一戰的決定是擔了多大的風險,做出這個決定又需要怎樣的勇氣!
贏在各方的協調
說干就干,決定了要干之后,第二天一早,智能綜管辦、生產部的相關員工就投入到項目工作當中。
7日一早,綜管辦兩位保管員就來到庫房,按照領料單一項一項地備料。生產部兩位員工把小車推到庫房,準備清點、搬運備好的元器件。
保管員一邊備料一邊搖頭說:“這車太難干了,料都比別的車多了那么多。”因為該出口項目交貨時間緊,來不及做線束,只能按照老工藝進行裝配,所以,車上所需的零部件很多,裝配工作量很大。
“得分成兩個組,一個組來不及……”等待清點搬運的同時,裝配組組長就在盤算著如何組織生產了。
這天,直到中午一點半左右,她們才結束了備料領料的工作,備好的料滿滿裝了6輛小推車。
外購件陸續到貨,而配套件的生產進度仍然是最讓人擔心的。為了能盡快完成配套件的生產,確保裝配順利進行,智能公司相關領導、生產部負責人專程到機械公司進行協調。生產部負責人多次深入配套件生產現場,緊盯生產進度,及時處理生產中的技術問題。在機械公司的配合下,通過共同努力,14日下午,配套件基本上全部完成生產,轉運到裝配工房。
該裝的元器件裝完了,下一步就是出廠前的車輛調試了,可是調試需要的面板卻遲遲沒到,怎么辦?面板何時能到?誰也不知道,等面板送來再調會耽誤寶貴的時間,如果調試不到位,就會給項目現場的調試技術人員造成被動和困擾。為了讓車輛盡快完成調試,調試技術人員費盡心力找到類似的舊車輛,拆下僅有的兩塊面板,安在了裝好的車上。17日,兩輛車進入調試階段。
在整個裝配的過程當中,智能生產部的干部員工抓緊一切時間,不惜加班加點,為調試技術人員爭取到了充足的調試時間。技術部項目負責人經常守在裝配現場,及時處理裝配時遇到的問題。到12月24日下午打包出廠時,全部車輛都已調整到了最佳狀態,這又為后續的現場安調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這個項目能夠按時完成,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協調得好。
贏在必勝的信心
“時間這么緊,工作量又大,你們能完成嗎?”
“能”
生產部負責人對項目的完成充滿信心,回答干脆利落。
該出口項目自立項以來,就經過了很多的曲折。在前期的機械設計時,由于路徑規劃不明確,導致尺寸設計過大,以至于第一版設計已經完成可以出圖時,又要重新進行第二版的設計。
車輛的調試也是一波三折,該出口車輛采用的是“雙舵輪差速驅動”方式,調試難度很大,而類似車輛的項目不多,調試經驗有限,為了調試好這些車輛,智能副總工程師親自上陣,帶領大家一起調試。
調試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線路規劃,804工房的調試現場從來沒有調試過類似的車輛,要調試首先得做線路規劃,而線路規劃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簡單。為了爭取更多的調試時間,他們一起動手,用最短的時間完成了線路規劃開始了調試。
直行、橫移、原地360度轉向……在他們的努力下,車輛行走的姿態越來越好、越來越穩,從開始調試到完成調試達到最佳出廠狀態,他們用了一周的時間。這期間,他們還遇到了器件損壞、重新調試編碼器等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他們時常加班到深夜。
參與調試的還有技術部幾位新員工。他們把這次調試當做一次不可多得的學習機會,跟著師傅們一起規劃路線、一起加班,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對昆船AGV產品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增長了寶貴的專業知識。
2025-04-29 22:24
2025-04-29 22:23
2025-04-29 22:22
2025-04-29 22:22
2025-04-29 22:21
2025-04-29 22:20
2025-04-29 22:19
2025-04-29 22:18
2025-04-29 22:17
2025-04-29 2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