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融資是機器人發展中,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都非常重視的事情,關注企業發展的方向,也能夠證明企業的一個實力。投資界對機器人行業的火熱稍褪,一方面中國機器人行列首家機器人企業被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另一方面卻是出現部分機器人公司倒閉。資本2019年會如何去面對機器人行業,投融資最看重的是什么,4月在恰佩克活動特別組織邀請了多位投融資的市場專家探討,投融資專題整理了這些專家觀點,匯集成為相關內容,希望帶給你更深度的市場思考。
鼎輝投資創新與成長投資合伙人奚玉湘先生,其長期專注于科學技術領域投資,代表投資項目包括普萊信智能、牧星智能、科沃斯機器人、鈦米機器人、傅利葉智能等。奚玉湘先生表示自己看機器人這個行業,是從2013年開始陸陸續續的。“其實這個行業很大,其中有很多點,有工業有服務,工業里又有很多零部件環節,從上游零部件到最后下游的集成,服務里面又有各個場景。我們一直在想這里的機會是什么?
他講到:“當年恰佩克指出機器人最早定義是Robota“苦力”,機器人是替人干活的苦力。后面在寫一篇文章的時候,給他女朋友說,我擔心人會變成機器,機器也會具有人的頭腦,有一天人被機器顛覆了。這是恰佩克作家所心目中的機器人。”他指出,在麥肯錫研究中提出的數據中,麥肯錫研究認為在整個工業環境、生產環境大趨勢下,2030年中國8億人口工作可能會被機器替代,1億人會面臨職業的轉換。同時,他又轉述道軟銀資本孫正義的一個表述:未來30年有100億人口將與100億機器人一起生活。我們會很快看到這一天!奚玉湘先生篤定的說道。
他接著指出,機器人還有一個驅動的外部因素,具體有幾點:
第一“劉易斯”拐點來臨:2018年GDP接近人均1萬美元,從國際來看中國進入中等發達國家,勞動力之前過剩,之前有大量的人口紅利,但是今天人口紅利就面臨短缺,這是一個外部因素,所以在人口短缺的時候,中國制造業可能外溢,產業轉型一定會涉及到機器換人的動作。
第二人口老齡化,2015年我國60歲以上人口所占16.15%,到2020年會更高,國際通用老齡化標準10%。有兩個研究證明了這一點:(1)老齡化每提高10個點,每千名工人將增加0.9個機器。(2)每千名工人中的機器人數量增長速率是人口增速下降率的2倍。老齡化必須用機器人干活,要不然找到干活的人!奚玉湘先生總結說。他為我們帶來了一組整個全球數據的內容:2017年只有38萬臺新增量,2018到2020年增長率10%左右,但不一定可以做到,因為2018年實際數據可能沒有那么樂觀。他又進一步提出了一個細節內容:工業機器人這三年可能就一百多萬臺,服務機器人會更少。
這個原因是為什么?奚玉湘先生認為我們應該從整個機器人行業內部的驅動力分析,為什么我們機器人普及可能不如預期,他認為這里面有幾個點:第一速度和精度。做實驗室和量產產品的區別就是要做到更可靠。他舉了個例子:比如你有三千臺機器,一個月換一次,還不錯,但是每天有一百臺在修,如果有一百萬臺機器人,其實MTBF在車里是非常嚴峻的挑戰,在工業里也是一樣,到一定量的時候,沒有足夠的維修工人。其次,他認為,中國企業還是很看重一個點,雖然人口勞動力越來越高,但是現在還沒有到這個階段。他提到,我們能不能有一個端對端的一站式服務?“我們很多企業現在還是非常傳統,這些人在尋找服務的時候,不知道找誰,給他一臺機器人,他也很難用好,有沒有一站式服務解決方案?如果今年有的話,那我們機器人的量可能會上的更快。”奚玉湘先生指出,能否具備端對端的一站式服務或許是機器人公司競爭力的重要部分。
奚玉湘先生指出投資關鍵性的問題:我們從投資人角度,我們說機器人投什么東西?他說道:“我們從服務機器人里面,從本體到應用有很多的東西,服務機器人有很多的用處,比如在酒店、餐廳送東西,或者在物流能夠取代人去拉東西,有很多場景,但真正的這些哪些是痛點,哪些點是剛需的點是需要思考的。”
“投資需要考慮第一個是核心技術過硬,第二體驗要良好,第三必須有一個非常強需求的高頻需求。”他從投資方的角度講解到,如果有這些東西,我們怎么去發現其中的企業?他舉了一個這樣的案例:我們在看整個物流環節里有一個環節是倉儲,倉儲里面大量是靠人,傳統的倉庫里面能看到固定儲存,固定火貨架存或固定的東西,造成倉庫面積的浪費,整個倉庫面積要很大。第二要和人去揀選,行走的路徑會非常長。第三倉庫UPH每小時能夠揀貨和發貨多少件,每件成本多少,不管用人還是用機器人也好,是企業組最關心的基本點。我們去看倉庫這件事,所有的中國公司包括海外,包括亞馬遜都在思考這些問題。
如果找這個行業的應用,其實投的不是機器人,因為機器人只是一個執行機構,也就是說它只是代替人從什么地方把貨拉到什么地方,如果再近一步,可以把貨取下來,是執行機構。背后是什么?是大腦。倉庫里有一套系統,他講到,我稱為“倉儲系統的靈魂”,一套能夠柔性地支持各種倉儲流程設計,并能匹配各種倉儲自動化設備的WMS系統。光有算法不行,對倉庫運營公司不能用,其實對于整個倉庫怎么去布局以及怎么用哪類機器人做哪方面的優化,做到WMS、WCS系統可以無縫銜接,到最后能夠提供到電商也好包括工業庫房里面,能夠做到一站式交付的工程,他們能用的好。如果做機器人本身,那機器人是很好的執行機構,除了機器人本身做得好之外,其實對背后的場景也要有足夠的理解。
他又為我們帶來了一個醫療場景案例,他講到:該投資最早投的點只有一個意愿,就是在武漢協和,兩個場景,一個是配送,第二個核放科陪護。但是在實際考察中發現,醫療這個場景門檻非常高,包括從手術場景到醫護人員的非常多問題難以解決。最后在配送上是通過和醫院的軟件系統進行對接,實現手術室和二級庫房之間耗材、器械的下單及自動物流配送,縮短手術的等待時間,在管理上解決了這個問題。第二個產品核放科,選這個領域也是醫院的真實痛點,作為一個機器人可執行病人的體征測量、送藥等任務。
隨后他又說道零部件的一些東西,機器人里面有很多模塊,機器人的眼睛包括了攝像頭、毫米波雷達、激光雷達、超聲波的感器、GPS、紅外傳感器。奚玉湘先生講解到激光雷達這個點:“我們去看它的技術路線,有很多路線,傳統上可能通過機器三角測距法,是在當前階段用的最多的,但是在工業界普通認為飛行時間法是最佳的辦法。首先分開來有兩大類,一類是機械雷達,一類是固態雷達。不同場景里會有不同的選擇,在固態雷達里,如果上量的話,固態是最終的解決方案,量產后從成本上會降到非常低?!钡浇裉鞛橹?,沒有一個最后的結論,到底哪個會勝出,但是在這些路線里怎么思考這些問題。其實有雷達還不夠,還要提供整個解決方案,因為車廠包括機器人公司,軟件能力、數據能力也沒有,所以我們交付給客戶,奚玉湘先生說道,機器人是完全新的領域,我們可能要更多的除了把本體做好之外,還要教會客人怎么做好這個東西,這是我們機器人的耳朵/嘴巴。
最后他提到了兩大領域,分別是語音識別和語義理解。他解釋道,語音識別是相對成熟的東西,科大訊飛有足夠的量,做這部分東西,創業公司機會不多。第二是語義理解,細指短文本(閑聊、垂直行業應用)和長文本(年報分析、文員工作)。另外他又提到了控制(機器人大腦),認為控制本質上是對電壓、電流、頻率等改變一個機器人?!昂芏嘧隹刂频墓荆揭欢恐?,這些公司終端的本體公司可能在想著控制自主化,控制最后還是你的速度和精度到哪個水平,我們去年在東莞一個公司做IC級封裝能力的公司,應該是全球第三個能力的公司,里面有一個點就是取控一體化,取一個芯片,一個小時可以取到1.2片到1.8萬片,這是速度。精度根據客戶不同,平均30um左右。針對不同業務場景能有不同的解決辦法,這是對控制的思考!”他補充道。
2025-04-29 22:21
2025-04-29 22:19
2025-04-28 12:37
2025-04-28 12:24
2025-04-24 15:08
2025-04-21 12:14
2025-04-21 12:11
2025-04-18 08:54
2025-04-18 08:53
2025-04-17 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