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國內快物流(公路干線和同城)、倉儲及相關聯領域,無論是融資的數量還是融資總金額,環比大幅縮水。
2月這一領域披露主要融資事件僅有6起,融資總金額超30億元人民幣。1月這兩組數據分別為10起和超130億元。
這應該是受農歷新年長假的影響。一方面,春節期間企業和資方大都處于休假狀態,另一方面,春節期間發布投融資消息“吸睛”效果會打折扣。
資本青睞頭部企業,同城貨運兩強爭霸格局漸成
從融資額度來看,貨拉拉的D輪3億美元融資,占據2月融資金額近三分之二的比例。這也是貨拉拉自2013年組建以來,獲得的最大單筆融資。
①融資額度屢創新高。3億美元的融資額度(D1+D2輪)在物流行業算不了什么,但是在同城貨運領域,創了一個紀錄。去年11月,駒馬集團宣布完成C輪15億元融資。在此之前,快狗打車(原58速運)2018年7月完成C輪2.5億美元融資。
不僅是上述3家,近幾年來同城貨運平臺一直是資本的“寵兒”。BATJ都已在這一領域布局。
資本看好同城貨運,最主要的一個原因是快速發展的萬億級市場。2017年同城貨運市場規模達到1.1萬億元。有機構預測,未來幾年同城貨運市場仍將穩步增長,2021年市場規模將突破1.5萬億元。
②搶占市場份額是主旋律。貨拉拉D輪融資一個主要投向是“用于已有業務在中國大陸及東南亞、印度市場的擴張”。
國內同城貨運領域,雖然參與者眾多,但從市場覆蓋率來看,目前貨拉拉和快狗打車占據了一定的優勢。貨拉拉平臺已經擁有注冊司機300萬以上,并服務于2800萬用戶,中國內地開通城市132個,在東南亞和南亞的不同國家和地區11個城市上線了業務。
截至2018年11月,快狗打車服務已經覆蓋了6個國家及地區,346個城市,平臺活躍用戶數超過900萬。在海外市場,與GOGOVAN合并的快狗打車,與貨拉拉的布局也存在很大交集。
規模決勝理論,同樣適用于同城貨運行業。快速搶占市場,獲得規模化的先機,需要資金彈藥為后盾。貨拉拉的D輪融資,或將加快其與快狗打車的市場份額爭奪的步伐。
③新能源物流車成競逐新焦點。貨拉拉D輪融資的另一個用途是“汽車銷售業務的縱深發展”。其中,相當一部分是新能源物流車。
不只是貨拉拉,駒馬獲得C輪15億元融資后,將全力開啟新能源物流車在全國的布局;快狗打車去年曾提出,加大對新能源車輛的應用來綠化運力。
這種集中布局新能源物流車的背后,一是獲得更多的路權,二是降低運營成本。
出于環保和緩解城區交通擁堵的考量,對貨車尤其是燃油貨車限行甚至是禁行將不可避免,而新能源物流車在越來越多的城市享有充分的路權。在成本方面,有數據顯示,微面拉貨每公里大概費用0.61元,而新能源車平均每公里花費0.18元。
④頭部企業加寬技術護城河。從用戶、業務量及覆蓋城市等方面來看,在同城貨運市場,快狗打車和貨拉拉逐漸拉開與其它競爭對手的差距。
獲得一定規模優勢的快狗打車和貨拉拉,日益重視在技術的加持下精益化運營,以降低運營成本、提升運營效率。
在同城貨運領域,決定勝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業務入口(強調規模),另一個是運營效率(強調成本)。如果兩者形成了正向良性循環,那么后來者的機會將更加渺茫。
這也解釋了快狗打車獲得2.5億美元融資后要“提高競爭壁壘”;貨拉拉創始人周勝馥則表示,“未來貨拉拉將持續專注于物流領域的效率提升”。
過去幾年,同城貨運巨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不斷吸引資本的入局。但是近兩年,同城貨運的格局逐漸變得清晰,加之凜冽的寒風,資方出手變得愈發理性和謹慎,他們會仔細掂量投資對象在行業中的份量。這增加了掉隊的企業和新入局者獲得資本垂青的難度。
物流科技企業吸金勢頭不減,無人駕駛貨運最為風光
2月發生的6起融資事件中,物流科技企業占了半壁江山,再次展現出這類企業強大的吸金能力。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有20家物流科技(相關)企業,獲得了24輪融資。
2月收獲融資的3家企業的主攻方向有所不同。圖森未來是無人駕駛卡車解決方案提供商;三維通則在智能物流、機器人和自動化行業深耕多年;訊輕科技通過城配物流 SaaS 系統,致力于提高城配物流效率。
嚴格意義上,這三家公司都屬于初創公司,且目前都至少完成兩輪融資。
①無人駕駛風光無限,商業化落地能力成關鍵。物聯網、大數據、AI等技術的普及應用,正加速推動物流行業的智能化。無人駕駛在智能物流這個大家族中愈發受到關注。
2月我們只統計了一家無人駕駛的初創公司,但若把時間軸拉長和擴大視野,就會發現這一領域正在上演“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戲碼。
同樣是在2月,美國的自動駕駛Nuro宣布獲得9.4億美元融資,投資方是軟銀愿景基金;一樣是自動駕駛初創公司的Aurora獲得來自亞馬遜、紅杉資本和殼牌投資部門的超過5.3億美元投資。3月1日,飛步科技宣布獲得來自青松基金、和玉資本的數千萬美元Pre-A輪投資。
不僅是圖森未來這類初創公司,百度、阿里、騰訊、京東等互聯網巨頭也在這一領域競爭相布局。
物流無人駕駛面臨法律和制度障礙亟待突破,但是從國家和地方政府出臺政策來看,顯然有利于物流無人駕駛的發展。
無人駕駛在物流行業的應用被認為將早于乘用車實現商業化。這除了安全性的考慮外,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管理效率,改善操作人員的工作環境等需求,都加速推動無人駕駛商業化落地。
當前無人駕駛的物流應用大多數局限于特定場景或限定功能,但換個角度來看,這不是正走在商業化落地的必經之路上么?
這塊大蛋糕看起來非常美味,但不意味著誰都能來分一杯羹。這一領域的初創公司能否獲得融資或取決于:一是強大的技術研發團隊和能力;二是明確了商業落地方向和前景可期。
②系統解決方案或成智倉機器人主攻方向。2月獲得融資的三維通,主要為企業提供貨物分揀和集散的機器人系統解決方案,主要產品包括分揀機器人、倉儲搬運機器人以及機器人分揀倉儲系統。
如果說無人駕駛在物流領域更多地應用于室外場景的話,那么智能機器人則主要應用于室內作業。
特別是智能倉儲機器人,由于物流快遞行業加快自動化升級,提高分揀效率,降低包裹處理成本,一線操作人員工作強度等訴求日益迫切,使其成為一種剛需產品。
有數據顯示,2018年電商領域對智能倉儲物流機器人的需求量有近百萬臺,而目前的滲透率低于1%;在制造業領域,智能倉儲物流機器人的需求量更大,超過千萬臺。
但是不同企業對精益化柔性生產的側重點,因此能夠適應動態生產環境的智能倉儲機器人或成主攻方向。
換句話說,能夠輸出高效率、高準確率、低成本的智能倉儲物流解決方案的企業,在方興未艾、但格局初定的智能倉儲機器人領域殺出重圍的概率更大。
2025-04-24 15:08
2025-04-21 12:14
2025-04-21 12:11
2025-04-18 08:54
2025-04-18 08:53
2025-04-17 08:16
2025-04-17 08:13
2025-04-16 10:55
2025-04-16 08:50
2025-04-14 1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