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造機器不僅生產效率提升了,企業的經營成本也得到了控制。而這源于重慶正在實施的“機器換人”改造工程,上汽依維柯紅巖商用車有限公司(以下稱“上汽紅巖”)已經嘗到了這樣甜頭。
整條生產線投入機器人25臺,實現了從裝配、焊接到轉運過程的“機器人”自動智能操作。完成改造的這條生產線,以前平均每小時能焊接裝配10.8臺駕駛室,現在這一數字已提升至15臺。
13日,上游新聞記者走進了這家企業一探究竟。
數字化改造助力新發展
2019年一季度,重慶機電集團在所屬企業積極開展自動化改造,以大數據、智能化為依托,助力企業新發展。上汽紅巖就是其中之一,其制造中心的國六駕駛室焊裝生產線改造項目核心業務——自動化駕駛室地板及總成線投入使用,進入量產階段。
由此,上汽紅巖將逐步實現車門區全自動化的改造,以及2019年國六新產品研發。
3月13日,在上汽紅巖焊裝生產線,上游新聞記者看到,25臺引進自德國的工業“機器人”正在既定編程指引下,有條不紊地工作。只見機器臂上下翻轉間,勻密標準的焊接就逐一完成。有生產線技術員告訴記者,相比以前人工焊接,“機器人”可實現每次焊點同位置,角度和間隙均保持一致等優勢,在實現工藝更高的同時也保證速度更快。
“通過自動化改造可大幅提高效率,完成改造的這條生產線,以前平均每小時能焊接裝配10.8臺駕駛室,現在這一數字已提升至15臺。”上汽紅巖焊接前期工藝開發主管孫雨介紹,整條生產線投入機器人25臺,實現了從裝配、焊接到轉運過程的“機器人”自動智能操作。
三年目標奔向“無人車間”
上汽紅巖國六駕駛室焊裝生產線改造項目去年3月啟動,今年1月完成改造后,達成老生產線兼容國六新產品、焊裝駕駛室產能提升兩個主要目的。孫雨還透露,目前,上汽紅巖有三款“國五”標準駕駛室在此完成生產,未來還將有多款“國六”標準駕駛室也將出自這些機器人之手。
“從整個汽車工業發展來看,經歷了從標準化到定制化再到敏捷化的發展變遷。”上汽紅巖總經理樓建平談及對生產線進行智能化改造初衷時表示,目前,定制化、個性化要求企業敏捷化應對,就是要快速反應市場需求,這就要求對員工、設備、供應商乃至整個生產體系實現敏捷化升級。
樓建平表示,上汽紅巖有一個“5年規劃”——計劃在5年投資20多億元進行生產線智能化改造,整個工程將分為三期,目前一期已投產。投資7個多億的二期將于今年6月開始啟動,其中用于智能化改造的資金占比達高達8成以上,建成后,生產效率將提升30%以上。三期建成投用后,上汽紅巖將有望實現“無人車間”。
2025-04-29 22:21
2025-04-29 22:19
2025-04-28 12:37
2025-04-28 12:24
2025-04-24 15:08
2025-04-21 12:14
2025-04-21 12:11
2025-04-18 08:54
2025-04-18 08:53
2025-04-17 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