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老齡化社會能推動機器人革命?服務型機器人的發展趨勢你有沒有期待過,能擁有這樣一個機器人?《經濟學人》最近就發表了一篇文章,標題叫做《奶奶的小幫手》(Grandma’s Little Helper),文章指出,機器人革命正在慢慢到來,而推動機器人革命的,竟然是老齡化社會。
為什么老齡化社會能推動機器人革命?
人口老齡化之所以能推動機器人革命,道理其實非常簡單,因為與年輕人相比,老年人更需要機器人的輔助,這個潛在的市場需求有多強勁?我來給你講講全球的人口老齡化現狀,你就明白了。
《經濟學人》的這篇文章說,從全世界的人口比例來看,今年出現了一個重大變化,那就是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數量,超過了5歲以下的兒童人口數量,這在人類歷史上是第一次。這組數據意味著,全人類的人口比例都在向老齡化傾斜。
咱們來看看各個國家的具體現狀:到2060年,美國65歲以上的老年人數量會翻倍,達到9800萬人;而老齡化社會的代表國,也就是日本,65歲以上的老人占到了人口總數的40%。
咱們中國呢,根據聯合國的估計,從2015年到2040年,20歲到64歲的勞動力群體數量,將會下降1.24億,差不多接近目前總人口的1/10。
人口老齡化,帶來了對機器人的兩個強勁需求。首先,老齡化國家需要機器人來補充勞動力。文章里說,老齡化越嚴重的國家,對機器人的投資規模就越大,像韓國、新加坡、德國、日本這些老齡化國家,擁有的機器人是全世界最多的。
國外還有研究者找出了老齡人口數量和機器人數量之間的關系。麻省理工的經濟學者達龍阿塞莫格魯(Daron Acemoglu)和波士頓大學的學者帕斯卡·雷斯特雷波(Pascual Restrepo)指出,55歲以上的老齡人口每增長10%,每1000名工人中就會增加0.9個工業機器人。
按照這個規律,到了2040年,中國會新增200萬個機器人,這個數量是過去9年來全球機器人增長總量的6倍,而這些機器人創造的價值,將會是2018年全世界工業機器人創造出的總價值的4倍。
其次,老年人的生活需要大量服務型機器人來照料,這是老齡化社會的剛需。
目前,全世界的主流機器人都是工業機器人,也就是在流水線上作業的機器人,比如說安裝汽車配件、組裝設備的機器人。但在未來,機器人的另一大任務,就是照顧老齡人口生活,它們可以幫助老年人洗衣做飯,照料老年人的日常起居和醫療健康,因此,未來社會對于服務型機器人的需求將會越來越強。
按照文章的原話來說,除非機器人幫忙,否則我們根本沒有足夠的年輕人來照顧老年人。那么,既然服務型機器人擁有巨大的市場前景,它未來的發展趨勢又會怎樣?
服務型機器人的發展趨勢
服務型機器人和工業型機器人最大的差別在于,工業型機器人的作用是取代人類,而服務型機器人則是輔助人類、照顧人類。
目前主流的服務型機器人有三種,分別是醫療型機器人、陪伴型機器人和護理輔助型機器人。這三種機器人的作用各不相同:醫療型機器人能夠提供醫療輔助,陪伴型機器能夠和人類建立親密關系,幫助人們緩解孤獨,而護理輔助型機器人能夠輔助人類提取重物。
文章里說,在日本,你能清晰地感受到這場機器人革命帶來的變化,其中服務型機器人行業的蓬勃發展格外搶眼。
日本國立先進工業科學與技術部推出的海豹機器人Paro,被稱為全世界第一個治療機器人。它已經作為醫療器械,通過了美國FDA,也就是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認證。
Paro能夠緩解老年人的躁動情緒,特別是老年癡呆帶來的不安,效果十分顯著。它就像一只小海豹一樣,會和患者進行互動,通過肢體接觸,它可以喚醒老年癡呆患者過去養育子女、照顧寵物的回憶,緩解他們的焦慮。
根據《經濟學人》的報道,在那些引進了Paro的醫療護理機構,患者的情緒得到了顯著的安撫,喊叫、狂躁、坐立不安的行為大幅減少。要知道,在過去,控制這些癥狀要使用精神類藥物,病人至少需要幾十分鐘才能起效,有時候甚至還起不了作用。而患者因為藥物的副作用,很可能坐著就睡著了,然后摔倒在地上,所以還需要護理人員隨時陪伴在左右。
而使用Paro之后,患者的情緒最快幾分鐘就能鎮定下來,還沒有副作用。那些原本需要吃安眠藥才能睡著、或者睡眠質量很差的患者,都能睡得很香甜。
還有一種醫療型機器人,可以當做多功能醫療設備。松下就推出了一款機器人,叫 Resyone,它能變成一張自動護理床,還能變成一輛自動調節的輪椅。
索尼推出的機器狗AiBo,是個陪伴型機器人。Aibo不僅能像真的小狗一樣向主人撒嬌,對主人的行為作出反應,還能夠跟主人對話,通過算法找出哪些行為能夠取悅主人,讓主人更開心。
軟銀也推出了一款叫做Pepper的人形機器人,它就像真人一樣,能夠親切地陪老年人聊天、緩解他們的孤獨、改善他們的情緒,進而提升他們的健康水平。
還有一種護理輔助類機器人,叫My Spoon,它能夠為那些生活不能自理的人提供喂飯服務;而機械外骨骼型機器人HAL,能幫助護士搬運患者。
服務型機器人的市場前景非常可觀。索尼在2018年一月剛剛推出新款Aibo機器人時,三個月就賣出了11,111臺。日本政府估計,全日本8%的養老院目前都配備了能夠搬運重物的起重式機器人。
日本政府還推出了一個“全國機器人計劃”,到2020年,全國的老年人群體中有4/5都能得到機器人的照料。
雖然現在服務型機器人的數量還不算多,但快速增長的市場需求,會讓越來越多的公司投入服務型機器人的研發和生產。文章里說,在那些成立不到六年的新興機器人公司當中,有1/3都在生產服務型機器人。
隨著研發團隊的數量和經驗不斷增長,服務型機器人的研發成本也會持續降低,同時,市場規模越來越大,涌入的投資越來越多,服務型機器人將迎來爆發式的增長。根據機器人領域專家吉爾·普拉特(Gill Pratt)的估計,十年內,我們就能像在科幻電影里看到的一樣,在家里使用會做飯、打掃房間、照顧老人和孩子的服務型機器人了。
總結
過去,我們一直認為老齡化社會,會帶來各種問題,比如說勞動力會大幅缺失,生產力會下降,或者是政府和國家,需要投入大量的資源,來負擔老年人的生活,提供他們需要的服務。
但今天這篇文章告訴我們,人口老齡化還創造了新的需求,更快地推動機器人行業的發展。未來,將會出現功能更多樣化的機器人,服務型機器人將會蓬勃發展。有能照顧生活起居的機器人,還有能長久陪伴老人,不需要休息的陪伴型機器人,甚至還有能緩解癡呆癥狀的醫療型機器人。
雖然目前主流的機器人還是工業機器人,服務型機器人的基數很小,但對服務型機器人的需求正在快速上漲,老齡化需要機器人革命,它會慢慢到來。
就像文章里說的那樣:老齡化是一個國家發生機器人革命的最大推手
2025-04-29 22:21
2025-04-29 22:19
2025-04-28 12:37
2025-04-28 12:24
2025-04-24 15:08
2025-04-21 12:14
2025-04-21 12:11
2025-04-18 08:54
2025-04-18 08:53
2025-04-17 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