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喜氣洋洋的春節,大家都迎來了新一年的工作。都說開工大吉,這不,剛開工菜鳥就登上了《人民日報》的頭版“禮贊70年”專欄,《人民日報》報道了菜鳥位于江蘇無錫的機器人倉庫,也是目前亞洲最大的AGV機器人倉。
無錫的這個機器人倉庫,大家應該不陌生。2018年的天貓雙11,這個機器人倉就被作為中國首個IoT未來園區正式投入使用了。你在天貓雙11購買的包裹,其實是這群機器人處理的哦。
在這個機器人倉內,有近700臺機器人可以與人工協同作業,加上邊緣計算、人工智能等核心技術,相當于一個數字化物流園,把人工作業模式,變成了實時在線和自動化作業。
這700臺AGV“小藍人” 在倉內各司其職,揀貨、送貨、裝箱都不在話下,而且他們還會互相避讓,自己充電。
這是中國物流的重要科技進步之一,意味著中國物流業正快速從肩扛手提的勞動密集型,向數字化、智能化的技術密集型升級。
在機器人倉出現之前,每次大促期間,物流園區人流和車流會大幅增加,導致安全風險、管理成本增加,物流效率也受影響。而機器人倉可以減少人力重復勞動,提高商品揀選效率。
在這個未來園區內,僅用一臺手機,你就可以輕松管理整個物流園區。
IoT、人工智能、邊緣計算等技術把園區內的設備都戴上了傳感器,像IoT智能設備可以自動識別人員進出,指引貨車行駛和裝卸,也能對周界安全、消防通道,甚至抽煙等細節行為進行識別和自動報警。
就連倉庫內的攝像頭也不再只是記錄和保存視頻畫面,“物流天眼”可以不間斷動態掃描倉內,自動計算貨物存儲堆積和進出情況,實時反饋到調度系統,是一雙會思考的“眼睛”。
除了這些,菜鳥還有智能語音助手、電子面單、掃臉開柜……等黑科技也都被應用在物流的各個環節,成為了推送物流業發展的大功率引擎。
當然只有技術還不夠,還要靠連接實體物流和虛擬網絡的智能物流骨干網。現如今,中國物流行業已經形成了“1+8+N”的全新格局,物流科技還在不斷創新,由菜鳥牽頭的這張骨干網也將越鋪越大,從“中國的網”變成“世界的網”。
物流業全新的明天,小編和你一起拭目以待!
2025-04-21 12:14
2025-04-21 12:11
2025-04-18 08:54
2025-04-18 08:53
2025-04-17 08:16
2025-04-17 08:13
2025-04-16 10:55
2025-04-16 08:50
2025-04-14 14:57
2025-04-14 1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