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運河廣場,一個智能識別人臉、可實現AI人臉迎賓的服務機器人吸引了不少人氣。這是上城區公安分局小營綜合服務大廳“上班”的“小遠”機器人,日前專程趕赴杭州公安110警營開放日活動現場,到“最多跑一次”專區,為群眾提供身份證補辦、咨詢等智能服務。
在杭州市公安局上城區分局“上班”的小遠機器人
隨著人工智能的不斷發展,AI機器人已經走到我們眼前,進入日常生活。其中,服務機器人作為應用場景較廣的落地產品之一,發展態勢尤為猛烈。人臉識別作為機器人智慧之眼的核心技術,正在為越來越多的廠家所應用。
提質增效,機器人開啟智能服務模式
機器人產業的發展,離不開企業的攻堅和行業的進取,更離不開政府政策的引導和支持。
2012年,中國國家科技部出臺《智能制造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和《服務機器人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提出將重點培育發展服務機器人新興產業。
2017年12月,《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提出到2020年,智能家庭服務機器人、智能公共服務機器人實現批量生產及應用。
在大量服務機器人相關政策陸續出臺、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的進程中,創新型企業不斷涌現,然而部分玩家受困于資本或技術,逐漸退出市場或轉型。沉淀下來的廠商,其商業模式逐步清晰,相關服務產品已進入用戶生活并穩步普及。
遠傳技術正是這樣一家在“AI+服務機器人”領域率先布局的科技創新公司。此前,浙江遠傳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遠傳技術)借助虹軟視覺人工智能開放平臺,將人臉識別技術融合到機器人管理應用平臺中,打造看得準、交互好的全面型機器人智能服務,為各行業提供全新的服務機器人解決方案。
高效融合,人臉識別促機器人體驗升級
當下,服務行業更加專業化、社會化、市場化的業務服務需求日益增長,遠傳技術以“服務數據+人工智能技術”為核心,自主研發了服務業關鍵性產品——智能機器人,從而達到需求融合、體驗升級的最終目的。
據悉,目前“小遠”智能服務機器人已經在杭州上城公安小營綜合服務大廳、臨海市行政服務中心、杭州時代小學等多場景中投入使用,搭配不同的業務系統與服務內容,提供人臉迎賓、智能交互、業務辦理等服務。對于首次前來的客戶,“小遠”機器人便會主動打招呼,智能識別其身份、性別、年齡等信息。而對于多次出現在面前的客戶,“小遠”機器人可智能識別出其為“熟人”,便不會重復招呼問候。對此,與機器人互動體驗過的人都紛紛點贊,稱有機器人的幫助,辦事更快更便捷。
第五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的小遠智能機器人
遠傳技術研發打造的“小遠”智能服務機器人在虹軟人臉識別算法的加持下,已成功應用于公共服務、金融、通信等多個行業領域。
智慧之眼,人臉識別落地呈爆發趨勢
技術的迭代升級是智能機器人發展的要素,視覺AI技術讓智能機器人能夠聰明地“看到”,這無疑對機器人的發展和商用都有非常積極的作用。而人臉識別作為智慧之眼的核心技術,讓機器人能夠“認”出你是誰,識別性別、年齡,消費者也更愿意為這樣的服務買單。
事實上,在公共服務、金融、學校、銀行等各領域,服務機器人智能識別早已深入行業,幫助解決身份識別、AI人臉迎賓等難點問題,極大程度地提升了用戶體驗。不僅如此,在這些場景下,人臉識別技術有了更廣泛、深入的落地應用,從智慧教育的電子云班牌,刷臉進出寢室樓、圖書館,食堂刷臉支付,各類場所的刷臉門禁、刷臉考勤,甚至到銀行安全認證、VIP客戶身份識別等,不一而足。而虹軟人工智能開放平臺,正在加速人臉技術在各場景的快速落地。
科技賦能行業,虹軟早已行動。相關產業分析報告顯示,自2018年起人臉識別市場規模將保持20%左右的增速,未來五年內,國內人臉識別的市場規模將達 1000 億元。虹軟人工智能開放平臺開放人臉識別離線SDK,為中小企業的人工智能落地應用降低門檻,實現產業革新。未來幾年將是人臉識別技術成熟與普及的關鍵之年。想要在這波風潮中實現商業變現,對中小創新創業企業來說,尋求關鍵技術才是重中之重。
2025-04-29 22:21
2025-04-29 22:19
2025-04-28 12:37
2025-04-28 12:24
2025-04-24 15:08
2025-04-21 12:14
2025-04-21 12:11
2025-04-18 08:54
2025-04-18 08:53
2025-04-17 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