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幸谷
編輯/冉遺
3.22億。
這是國家郵政局官網統計的剛剛過去的“雙十二”購物狂歡節全天,郵政、快遞企業共攬收的郵(快)件數。而上個月“雙11”期間,整個快遞行業共處理郵(快)件18.8億件。
隨著零售業尤其是電商促進了物流業的迅猛發展,并對物流服務能力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為物流的“七寸”,倉儲的運營效率也直接影響消費者的體驗。近兩年圍繞倉配的智能倉儲機器人,成為了智慧物流領域的“明星”:公開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物流機器人累計融資事件42起,其中倉儲機器人占34起。
其實,倉儲機器人并不是一個新鮮的名詞,早在2012年,亞馬遜就收購Kiva Systems倉儲機器人公司,并開始應用到物流倉儲業務中,這一節點,引爆了整個市場。
Kiva機器人
據不完全統計,中國約有50余家倉儲機器人公司,除了京東、阿里、蘇寧等電商巨頭,極智嘉、快倉等創業公司,及海康威視、曠視等老牌企業也在布局該領域。
6年過去了,回頭來看,從行業看,參與者不少,卻不是每一個項目都能給出完美的答案,中國倉儲物流的信息化依然滯留在“行不通”的階段:95%的電商包裹由人力來分揀。
像蔣超一樣站在城墻外觀望的創業者,邁出了一步,不同于傳統AGV(自動導引運輸車),他創辦的機器人公司炬星科技正在尋求用輕量搬運的AMR(自主移動機器人)來對傳統倉庫進行改造。
在他看來,AMR替代AGV的市場拐點已然到來,對比歐美發達國家市場,只是時間的問題。
“萬仞之上,推千鈞之石”,他和炬星已經邁出了第一步。
“中國速度”背后:95%的電商包裹由人力來分揀
作為一名資深的技術人員,決定從技術轉向市場,蔣超是帶著震驚和不解的。
中國電商和物流的發展速度,讓長期生活在美國的他驚嘆不已。在他的認知中,即使是在舊金山這樣的都市圈,物流的平均速度是一周左右。中國的物流速度,用他的話來形容:就是打遍天下無敵手。
而在天津一個大型物流企業的倉庫基地,蔣超見到了物流揀貨的真實現狀:人才市場拉來的臨時人力,五分鐘培訓進倉,打包貨物,送上卡車。在寒風中,每個人手里抖著幾張訂單。
這樣的反差讓蔣超意識到,飛起來的中國速度背后,是傳統的人力在支撐。
圖片來源于網絡
一個尷尬的現實是,中國電商的訂單量每年以大約30%的速度遞增,而倉儲物流領域工作的勞動力每年以大約20%的速度遞減。
這兩項數據表現出巨大的供需失衡的鴻溝,是倉儲機器人的機會。
“我是做技術的,對于機器人非常了解,我在想怎么通過機器人去解決這個問題。”蔣超告訴鋅財經。
目前市面上的倉儲機器人主要分為兩種:貨到人的AGV以及自主移動的AMR。選擇AGV還是AMR是擺在蔣超面前的第一個難題。
AGV有預定路徑,一般僅限于幾種固定路線,在倉庫中行駛,運載貨物,一旦遇到障礙物,只能直接停止前進,直至障礙物被人為移除。
海康威視的AGV倉儲機器人 圖片來源于網
但使用AGV的話,前期改造成本較高,例如10000平方米倉庫的改造成本大概在500萬左右,而頭部電商如京東的標準倉面積通常在20000平方米左右,初期投入大。
AMR則不同,它可以像人一樣,具有感知能力,可以快速地了解工作環境,自主移動,精確地找到貨物的存放位置。除此之外,AMR還可以讓倉儲物流有更多的延伸場景,AMR機器人只需要一張倉庫的建筑圖紙就可實現部署,比如電商倉庫可以針對高銷量商品增加機器人數目的需求。
對比二者,在走訪和調研了一圈國內知名的倉儲物流企業后,蔣超復盤了倉儲物流信息化存在的痛點,并決定做AMR:
“在中國市場的體系下,AMR會有更多成長空間,在投資金融以及整個產業發展的壓力巨大的情況下,繼續做海外市場的COPY CAT(盲目的模仿者)沒有價值,企業應該進行本源性的創新。”
只不過,在國內AGV算得上比較成熟的機器人產品,上文提到的極智嘉、快倉做的都是AGV。AMR機器人還處在應用的早期,這是一個等待被打開的藍海市場。
“AMR對于AGV的替代已經在北美市場開始了。”蔣超告訴鋅財經一組數據,2018年上半年AGV的銷量下降了 47%,相反 AMR 的銷量增長了 53%。
從手稿到現實僅用了6個月
今年5月,蔣超在飛機上畫了一張手稿,部件和名稱密密麻麻,這是炬星AMR的雛形。
一個突然的idea,一張手稿,開始了一個創業項目。無論是當時,還是現在看來,都有些許“荒誕”與不真實。而從手稿到現實,炬星科技CEO蔣超和他的團隊僅用了6個月的時間 。
盡管看起來最終出來的產品和圖紙高度一致,但是由于對團隊來說是第一次,依然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一個月,兩個月不斷地去解決和斧正一些魔鬼的細節。
“我們第一代產品是這樣的,設計的非常傻,蹲下去放箱子的時候,臉一定會貼到屏幕上面,我們當時就開玩笑,說每次你讓它工作,還得跟它親個嘴。”
炬星AMR機器人
鋅財經看到了炬星的這款AMR,設計酷炫,高1.2米,最大承載量50kg。不僅具有自主移動能力,同時具有豐富的軟件、電氣和機械接口,主要用于電商倉儲領域。
行業的公司中,大多數都屬于實驗室測試階段,對于一家初創公司來說,真正把東西做出來,并規模化投入使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據炬星科技聯合創始人兼總經理羅璇在鋅財經新制造月線下沙龍活動上透露:
炬星AMR初期投入成本低,而且開箱即用,15分鐘的時間就可以自動建圖,不用布局wifi網絡,不用部署服務器,同時炬星AMR可以做到彈性擴容。
在傳統倉庫里,揀貨員和上架員是兩個角色,撿貨員需要推著載滿貨物的小車在倉庫里跑來跑去。而引入炬星AMR后,揀貨員和上架員可以合并為一個角色,撿貨員只需要固定在貨架前,將產品搬運的工作給機器人替代。
在蔣超看來,人們普遍認知中的“黑燈工廠”,無人倉庫,并不是終點。
自動化的目標是提升整體的工作效率,而不是單方面是干掉多少個工作崗位,在改造流程的過程中,其實創造了新的崗位,看整體的效能,不能單單只看替換了幾個人。
炬星AMR機器人可作為“自動傳送帶”,可以讓人、機器人、貨物的數據都接入網絡,實現倉庫數據的實時動態計算,找到最優的人力物力分配方案,優化倉儲系統效率。
在決策層,炬星AMR大量使用了基于深度神經網絡的算法,同時也采用了計算機視覺的幾何算法、激光導航算法等一系列“傳統”算法。
“炬星的研發,目的不是‘炫技’,而是踏踏實實的提高倉儲效率。”蔣超告訴鋅財經。
根據彭博社的數據,一臺AMR機器人相較人類有著5-8倍的效率提升。
圖片來源于網絡
炬星科技一直在和京東物流進行探索,據京東物流投資總監張宙表示,AMR機器人已經在京東物流的華北、華東區的3C倉庫投入使用,共同建設樣板倉庫。
在終局處布局
Tractica預測,2021年全球倉儲和物流機器人出貨量將激增至62萬部,市場收入將達到224億美元。
事實上,拿國內來說,參與者不少,卻不是每一個項目都給出了完美的答案。一部分是處于試驗階段,樣機沒出來;另一部分企業對智能化的接受程度不高,實際倉儲場景應用中出現很多問題,比如系統不夠穩定,故障等等。
據公開資料估算,極智嘉、快倉、海康三家在國內的市場份額約達到80-90%,其中極智嘉作為全球第一家從物流領域發展出來的獨角獸公司,11月份剛剛宣布完成B輪融資的交割,融資總額已達到1.5億美元。
在機器人這個賽道,不少企業順著既定的模式(AGV)做下去。作為堅定的AMR支持派,蔣超認為,AMR機器人代替AGV只是時間的問題。
“在未來,一定有不少倉儲機器人的企業要經歷給自己挖墳的階段。”蔣超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在他看來,這些倉儲機器人企業未來必然全面轉向AMR,關鍵是能不能下得了這個決心。
圖片來源于網絡
技術的創新是機器人下一輪發展的核心,在正式進入倉儲物流行業之前,包括蔣超在內的整個團隊,幾乎都是技術出身。
但創業這檔子事,單靠技術也成不了,蔣超清晰的知道這一點。
一門生意要起來,需要投入什么,產出什么?創業者是誰?處在哪個位置?這些是需要想清楚的。
6個月做出AMR樣機,15個月進行擴大再生產,蔣超對于炬星的每一步都想得很清楚,并且計劃有著清晰的時間表。
除了倉儲物流行業,炬星AMR的技術和場景將橫向擴展到更多領域,例如高端制造、醫療行業等不同領域,進而把競爭的優勢拉大。
“我們希望先把規模做起來,有了市場規模,才有行業,有行業之后才有空間。”蔣超對鋅財經解釋。
在他看來,企業就想下棋,棋盤鋪好,就要想好終局。憑感覺走,會陷入被動的階段,遇到高手往往要輸棋。
“公司剛開始之前,我就已經把終局想好了。”蔣超告訴鋅財經,“終局就是,炬星就是AMR,AMR這個品類我們全部要吃下。”
事實上,在AMR這個賽道上,并沒有一家企業成功地跑出來,提供一個成熟的模型和范本,在走完了從0到1之后,下一步要比拼的是誰能夠落地的更快,誰能夠先形成良好的業務模型,拿到切實的數據,誰才能擁有更強的競爭力。
炬星AMR也剛投入使用不久,市場尚未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從趨勢來看,還屬于厚積薄發的過程。
“下一步炬星會從技術出發,優化AMR的部分組件,也會在9.8萬元/臺的價格基礎上,進一步壓縮,現在也正在布局日本市場。”蔣超說。
“不設邊界”四個字,早已成了蔣超思維習慣的一部分,這種思維也在繼續逼迫著他和團隊放大渴望,作出改變。
屬于他們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炬星科技CEO 蔣超
鋅財經:
公司目前面臨的最大的挑戰是什么?應用場景很好但市場競爭也很激烈,如何應對市場的挑戰?
蔣超:
競爭的核心是差異化,你要做到跟別人不一樣,如果你這個東西和別人一樣,甚至就是復制過來的,那沒辦法玩,當規模化之后,成本也會降下來,客戶會形成網絡,很多事情沒有辦法做了。目前來說,我們站的位置還是比較好的。通過差異化產品實現規模化,規模化之后帶來兩個結果,一個是規模經濟,另外一個是帶來管理成本的增加,但這種管理成本增加必須依靠一個手段就是信息系統,有規模效應,我們又有自己的管理系統實現管理成本的增加,當客戶供應商特別多的時候可以形成網絡效應,產業鏈的上下游,供應鏈的上下游能不能通過企業連接起來?送到下一方可能是輸入,當形成網絡效應的時候,是可以看到效果的。
鋅財經:
關于機器人量產的問題,生產線還是找代工廠,做量產最大的難點是哪一塊?
蔣超:
最難的是供應鏈,例如今天賣出一百臺,有沒有一百個激光配給它?我們在量產方面考慮了很多,項目開始設計到今天一直想到這個問題,終還是實現量產是需要別人來幫我們,我們唯一的目的就是想知道到底如何產?裝怎么裝?拆怎么拆?換零件怎么換?每個工序需要多久?這個都是通過測量拿出來的,就是數據告訴我們一切
鋅財經:
對于AMR,在后期的技術方面或者是場景方面有哪些發展和拓展的空間?
蔣超:
其實AMR可以用到很多的領域,最基本的功能是搬運,我們目前還是要做物流,除了這款機器人,AMR還會擴展出更多的產品。除了物流領域,我們會橫向擴展,例如這個東西能不能幫助汽車生產線運營物料?幫助電子工廠運物料?我們可以去生產;另外,醫療場景和銀行場景也是我們比較感興趣的。
本文版權歸“鋅財經”所有
2025-04-21 12:14
2025-04-21 12:11
2025-04-18 08:54
2025-04-18 08:53
2025-04-17 08:16
2025-04-17 08:13
2025-04-16 10:55
2025-04-16 08:50
2025-04-14 14:57
2025-04-14 1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