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外媒體報道稱,業內人士透露,亞馬遜將在2019年推出一款集云服務、大數據、智能語音、物聯網、AI以及5G技術為一體的多功能機器人。這一機器人問世后,將成為該網絡巨頭在開發創新智能設備領域超越競爭對手的秘密武器。
遙想當年亞馬遜全資收購Kiva震驚業內,在某種程度上對AGV而言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不知幾年后,回望今日的多功能機器人會不會也有這樣的意義存在。
仰望星空的同時更要腳踏實地,據GGII數據表明,2017年中國市場AGV銷量為12800臺左右,同比增長56%,而其中物流倉儲AGV大約為10500臺,同比增長50%,物流倉儲AGV占AGV總量的82%。從2012年的2000臺到現在的12000臺,物流倉儲AGV已經成為機器人市場一個非常重要的增長點。
2012年,亞馬遜以7.75億美元全資收購Kiva,將之做為內部物流效率改造的發動機,并宣布,自2019年起,Kiva不再為任何外部客戶服務。這次收購,第一次讓世界看清楚了AGV行業的巨大潛力,同時得益中國無與倫比的電商物流規模,自此國產AGV企業如雨后春筍般破土而出,茁壯成長。
今日的中國市場,也有大量的AGV廠家與電商企業進行合作,結合如今的亞馬遜與Kiva,當年的這一案例究竟能帶給我們什么啟示?
亞馬遜當年的市場化戰略訴求
2012年,亞馬遜將業務拓展到了包括安卓應用、視頻錄制、軟件等在內的35個部門,成為了一股不容小覷的大勢力。同年他們宣布全資收購Kiva。如今,亞馬遜市值從4億美元上升到2018年9月初最高突破1萬億美元的市值,增長了將近2500倍。
針對亞馬遜收購Kiva,馬路創新副總何燕萌表示,“市場化戰略是亞馬遜此次收購的主要目的。亞馬遜在國外的線上零售方面,長期處于寡頭的地位,業務體量與增速極大。他要的是掌控,為了滿足自身的發展要求,相比于投資與合作,全資收購是最穩妥的一種方式。”
“除了滿足自身需求外,這次的全資收購也是為了構建自身的一種競爭優勢,智能化發展越來越迅速,一步快,步步快,我有的別人沒有,這就是我的優勢。“何燕萌講到,“這其中也有信息安全的一種戰略訴求,但應該不是主要考量因素。所謂的信息安全是一把“雙刃劍”,如果只是為了信息安全的考量,亞馬遜大可以讓Kiva繼續服務于他的競爭對手,而不是讓他逐步退出市場。”
遠能物流自動化董事長彭華明則表示:“我認為當年亞馬遜全資收購而不只是投資,一半的訴求來自于其對信息安全的考量。要知道在企業進行AGV系統的升級改造方面,是需要IT部門進行充分配合的,要進行包括WMS、MES等等系統的對接,會有信息安全的問題出現,特別是對于亞馬遜這種大企業而言,更是重中之重。”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Kiva的逐步退出市場,留下了包括辦公用品連鎖店史泰博、玩具反斗城、連鎖藥店沃爾格林、連鎖服裝店Gap、戶外鞋店添柏嵐等等一大批長期服務客戶,如今他們都在重新考量AGV供應商。
差異化發展路徑
反觀國內AGV廠家,2017年3月,上海快倉智能倉儲機器人公司宣布完成B輪融資,菜鳥領投、軟銀跟投,資金總計1.25億元,加上債權融資,此輪融資金額近2億元;緊接著7月,物流機器人公司Geek++獲6000萬美元B輪融資由華平投資領投;11月,智能倉儲機器人企業馬路創新宣布已完成6000萬元A輪融資,由京東集團領投。
投資主體及融資方式的多樣性也代表著這個行業的多元性發展,馬路創新何燕萌講到:“中國不僅是全球最大的電商零售單一市場,還是增速最快的大型市場,兩者疊加使得國內電商倉儲有足夠的體量容納更多的AGV企業。在傳統類Kiva解決方案的基礎上大家也在積極探索更多的應用模式及行業級解決方案。”
極智嘉CEO鄭勇同時表示:“AGV行業是歡迎更多的企業進入,因為目前還處于成長期,更多的企業,更多的解決方案會讓我們對這個行業的認識更加明確。”
在電商企業與AGV廠家進行合作之時,可以從多個維度來思考合作方式的問題,一是側重于具體的某一家公司,類似亞馬遜與Kiva、菜鳥與快倉,做到定制化需求發展;也可以像馬路創新與京東一樣,進行全面的資本與場景落地合作,但又同時相對保持一定的獨立性。
另外一種是類似于極智嘉,游離于電商資本之外,意圖做全行業的一個平臺。鄭勇講到:“Kiva被收購有利有弊,其中有一點就是Kiva原有客戶的系統長期維護問題,這是極智嘉最不希望看到的,也極力避免的,我們要做的面向整個行業,持中立、引導的態度。”;最后還有是針對電商物流的細分領域,例如3C制造、家電等等,在這種細分領域下做到精細化、專業化發展。
在談到細分領域時,彭明華表示:“現在AGV行業所欠缺的不是核心技術,而是應用技術。AGV是一種定制化產品,所以說最好情況下企業所需要的AGV應從最后一步的立庫開始做起,反推向配送,乃至于生產線,從而達到生產車間和物流倉儲的標準統一。因為生產線是已經固定不動的,而且每個企業車間的基礎建設情況都不一樣,生產線甚至說是高低不同的。”
安全與效率的平衡
首先回顧一下歷史事件,2017年6月1日菜鳥發布聲明稱順豐關閉了物流數據接口,平臺因此建議商家暫停順豐發貨。順豐隨即回應稱菜鳥無底線染指快遞公司核心數據,企業因此拒絕這一不合理要求。分歧公開化之后,國家郵政局介入調停。隨后,EMS趁機加入戰團,試圖填補順豐留下的空位。
是什么讓電商與物流這一對“相親相愛”的一家人反目成仇,就是數據。在現代社會,信息安全重中之重,結合亞馬遜的案例,可以發現,在電商行業,任何需要接入IT系統的要求都要慎重對待,那么AGV系統在與電商企業在對接的時候是否存在信息安全的問題?如果存在,又該怎樣做?雙方究竟需要開放到何種程度?
鄭勇講到:“雙方系統通過網絡對接,理論上確實是存在安全風險的可能。最簡單的解決方式就是不與外界聯網,將機器人系統做成線下的系統,比如我們極智嘉在于一些大型的汽車廠商合作的時候,客戶是不進行聯網開放,這樣的話就會規避掉系統被黑的風險。”
在雙方合作中,AGV是作為被動接受信息的一方,他能看見的一是客戶選擇讓他看見的,也就是客戶會在信息敏感度上做出自我把控,例如商品具體信息,位置,庫存等等。而這些都是建立在聯網的基礎上,也就是說,一旦客戶進行網絡封閉,整個AGV系統就會成為客戶自身的系統,這類問題也就不會出現。
基于雙方合作的不斷深入,接口開放的越多,AGV系統能為客戶做到也就更多。那么如何在效率與安全之間達到一種平衡點,前期取決于客戶的意愿,后期可能就是雙方的合作不斷深入。在這種深入合作之下,包括信息安全,系統磨合,二次開發等等,這也是大型企業在選擇設備廠家時非常謹慎的原因,這是一種長期的穩定合作,而不是簡單的一次性交易。
2025-04-29 22:21
2025-04-29 22:19
2025-04-28 12:37
2025-04-28 12:24
2025-04-24 15:08
2025-04-21 12:14
2025-04-21 12:11
2025-04-18 08:54
2025-04-18 08:53
2025-04-17 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