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全球縫制設備行業正處于由機電一體化加速向智能化轉變的跨越期,技術的變革將極大拓展市場空間、改變市場格局。作為擁有著“縫制設備制造之都”以及“全國最大的工業縫紉機生產...
當前,全球縫制設備行業正處于由機電一體化加速向
智能化轉變的跨越期,技術的變革將極大拓展市場空間、改變市場格局。作為擁有著“縫制設備制造之都”以及“全國最大的工業縫紉機生產和出口基地”美譽的臺州,如何在行業變革風口下,引領智能發展,搶占市場新高地,繼續保持強勁的發展勢頭?來看報道。
眼前這臺正在進行
自動裁剪作業的大家伙,是杰克最新研制成功并于今年上半年投入小批量生產的智能縫制裝備--G16激光裁床。與一般的剪裁機床不同,G16激光裁床采用了激光技術,在3D振鏡技術的配合下,可對面料進行精準切割,裁剪速度可達180-360米/分鐘,是傳統單層裁剪效率的20-40倍,并能滿足服裝生產小批量、多批次以及個性化定制的需求。
杰克臨海廠區總經理車建波:“我們這個
產品給客戶帶來了一些增值性的服務,我們的產品無論是在速度方面、效率方便都有很大的一些特點,除此之外,我們還能給服裝廠可以節省員工,一臺激光裁床可以省5--6個員工。”
有別于其他一些產業,縫制產業的智能制造不僅體現在生產過程的
自動化和智能化,更要在縫制設備產品本身體現智能化。按照這一思路,杰克提出了從“縫制設備制造商”向“智能制造成套
解決方案服務商”轉型升級的發展思路,并通過境外并購重組,不斷拓寬技術引進渠道,進一步提升了
公司在智能制造成套解決方案領域的研發水平和研發實力。當前,
企業正在積極推進投資70多個億的縫制產業智能制造項目,項目達產后,將為企業實現裂變發展,推動“制造”向“智造”升級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杰克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阮福德:“我們下游的產業是服裝產業,我們怎么樣給他們(在)供給側調整后,創造以大數據、人工智能、傳感
系統自動化的縫紉機,(是我們要思考)怎么去做的問題,所以杰克提出了打造
智慧工廠、實施智慧管理,進行智能生產。”
與杰克一樣,在服裝行業向智能制造深度轉型的大背景下,中捷、美機、寶宇等一批我市優質縫制企業也悄然改變著企業發展思路,推動企業產品從機電一體化向智能化升級,“智慧工廠”也因此應運而生。
浙江中捷縫紉科技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汪明健:“對服裝工廠,我們提供這個智能化(設備)或者“智慧工廠”,一個工廠走進去,是不需要很多人,或者說不需要(人)甚至未來呢,我們就把一些機械手替代人,完全實現智能化工廠節省服裝工廠的成本,第二能夠縮短交期,第三個制造的服裝品質大大的提高。”
眼前這臺智能模板機是中捷的拳頭產品。技術人員介紹,它的核心是它的電控系統,通過控制面板設置自選花樣后,機器即可實現自動縫紉。由于操作簡單,不僅對工人的技術要求降低了,還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一名普通工人即可同時對多臺設備進行操作。在多臺設備同時工作時,它們就像一個智慧工廠,能將整體大數據做總結搜集。
浙江中捷縫紉科技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汪明健:“我們能夠實現智慧工廠
遠程控制,遠程控制他通過中央處理器,通過一個平臺,我們可以大數據把每天生產的效率、工作狀態,它的工作件數,我們把它通過數據出傳遞到管理者的手中去。”
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加快推進縫制設備產業高質量發展。在我市印發的《臺州市縫制設備產業發展工作方案》中也對智能制造提出了新的發展要求:努力將臺州打造成全球最大的縫制裝備智能制造基地、行業領先的縫制設備創新研發中心、世界一流的縫制設備智能制造服務中心。根據《工作方案》,我市將開展一系列智能制造專項行動,力爭到2021年,實現規上企業“機器換人”全覆蓋,支持龍頭企業建設智能工廠,形成一批智能制造標桿企業樣板。并加快智能化產品開發應用,推動縫制設備從機電一體化向智能多元化升級,打造多功能集成平臺,提升產品科技含量。與此同時還將加快商業模式創新,加快制造商向智能制造整體方案解決服務商轉型,進而充分整合全球原材料、設計、研發、制造、
物流、服務等優勢資源。
臺州學院教授王呈斌:“從縫制產業本身的發展來說,我們臺州已經形成了一個非常好的產業集群,這個集群至少從目前來說做了我們國內相對領先的地位,從這個產業本身發展的角度來說,我覺得面臨的(問題)就是如何跟世界級企業的競爭。”
杰克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阮福德:“縫制產業和制造產業不一樣,它是一個裝備產業,裝備產業的話,它的創新,服務管理創新、技術管理創新的要求是比較高的,只有創新、只有裂變發展以后才能夠引領世界縫紉機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