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伴隨人類發展最早的農業,也是自動化程度相對較慢的產業,盡管很多大型農業機械的應用大幅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但很多農業工作,特別是手工采摘工作,卻因作物易受損傷,作業環境的非結構性,農作物的生長隨著時間和空間的變化而變化,依舊需要人工處理。
??為了提高效率,減少作物受損,這就要求果蔬采摘機器人不僅要具有與生物體柔性相對應的處理功能,還要能夠順應變化無常的自然環境,即不僅需要相當高的智能,還需要高靈敏性。也許高靈敏聽起來是一個很容易實現的概念,但是對于機器人來說,卻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由于作業對象是嬌嫩性的、不確定性,農作物基本上都具有柔軟易傷的特性,且農作物種類繁多,形狀復雜,生長發育程度不一,相互間差異很大;另外,農業機器人一般是作業、移動同時進行,且其行走路線不是連接起點和終點的最短距離,而是在狹窄的范圍,較長的距離及遍及整個田間回來作業。因此,在作業過程中,必須輕柔地對待和處理。
??另外,農業機器人的操作者農民,并不具備較高的知識水平,因此農業機器人還必須具備非常高的可靠性和操作簡單的特點,另一方面,農業機器人是以個體農民經營為主,如果不具備價格優勢,很難得到普及應用。
??也許從效益上分析,通用性是我們最為期待的,但囿于機器人技術發展的限制,目前相對成熟的工業機器人尚不能做到,而對于作業環境、作業對象都更加復雜的農業機器人來說,專業化將是未來很長時間內的主要發展方向,這也是機器人制造商不懈追求的目標。
??隨著農業數字化發展加速,與機器人領域的融合進一步深入,專業的農場機器人正應運而生。據專家預測,這種機器人最早2020年就會投入使用。
2025-04-29 22:21
2025-04-28 12:37
2025-04-28 12:24
2025-04-24 15:08
2025-04-21 12:14
2025-04-21 12:11
2025-04-18 08:54
2025-04-18 08:53
2025-04-17 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