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8月4日),科技日報正式公布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關于公布2017年度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建議資助項目申請人名單的通告,2017年國家杰青正式出爐。
和往年一樣,今年建議資助的國家杰青共有200人,來自96家單位的科學家入選。作為和長江學者一樣備受關注的高端人才,每年的杰青牽動著無數人的心,而今年的結果也必然又是幾家歡樂幾家愁。
競爭激烈的國家杰青
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主要支持在基礎研究方面已取得突出成績的青年學者自主選擇研究方向開展創新研究,促進青年科學技術人才的成長,吸引海外人才,培養造就一批進入世界科技前沿的優秀學術帶頭人。1994年,鑒于當時的人才斷層情況,剛從海外歸國不久的年輕學者陳章良向時任國務院總理李鵬建議設立支持科學家自主選題、自由探索的“總理基金”,后正式命名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
1994年首批入選49人,每人資助額度為60萬元。經過23年的發展,一大批國家杰青獲得者當選為兩院院士,同時國家杰青已經成為我國風向標式的高端科技人才資助項目,幾乎成為每一個中青年學者的奮斗目標,也是每一個科研院校所必爭的人才項目。國家杰青一年的名額僅為200,每年的資助率一般都在10%以內,因此競爭非常激烈。
從往年來看,入選國家杰青建議資助人名單后,一般只會有1到2人被刷下,絕大多數將入選最終名單。2016年建議資助200位國家杰青中僅有2人沒能最終通過,198人入選最終名單。
96家單位200人入選
青塔對2017年國家杰青的入選情況進行了統計,本年度共有200位申請人入選建議資助名單。這些科學家來自96家科研單位,包括各大名校以及中國科學院等。
從名單可以發現,200名新科杰青獲得者全部具有博士學位,其中教授122名,研究員74名,高級工程師1名;另有3名副教授,分別來自北大和清華;
從性別來看,男性獲得者占絕對優勢,高達176名,而女性則只有24名。
從國別上看,200人均來自中國,沒有其他國家科學家入選。
從入選者所在單位來看,北京大學入選人數最多,達到17人,遙遙領先其他高校。清華大學入選13人,緊隨其后。復旦大學入選11人,浙江大學入選9人,中科大入選8人,以上五所高校入選人數都達到8人以上。此外,武漢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華東師范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等單位都入選4人,表現不俗。
總體來看,相比前幾年,今年的國家杰青獲得者更多地集中在各大名校和中國科學院,不少985、211高校以及大多數地方高校甚至一個也沒有。此外,今年的杰青更加在東部地區科研單位集中,很多中西部省份科研單位一個也沒有,而這種現象已經連續出現多年,不得不令人關注和思考。2017年的國家杰青建議資助人名單和依托單位統計情況如下:
2025-04-29 22:21
2025-04-29 22:19
2025-04-28 12:37
2025-04-28 12:24
2025-04-24 15:08
2025-04-21 12:14
2025-04-21 12:11
2025-04-18 08:54
2025-04-18 08:53
2025-04-17 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