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了那么多年智慧物流,可是我們真的了解智慧物流最核心的環節是什么?
廣義上講,傳統物流包含的應用場景非常復雜,例如倉儲、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等等。不難發現,基于倉儲的管理正成為供應鏈管理的核心,因為倉儲總是出現在物流各環節的接合部,同時倉儲也是解決物流各環節之間存不均衡性的手段。智慧物流與傳統物流最大的差別就在于倉儲環節上,換句話說,智慧倉儲的進步就等于是智慧物流的進步。
在不久前舉辦的全球物流技術大會上,包括京東、阿里和蘇寧在內的電商公司,所介紹的智慧物流進展中,主要的篇幅也集中于智慧倉儲的部分。這個邏輯很容易理解,電商是近年來發展最快、規模擴大最迅猛的產業,其規模的快速發展和碎片化的海量訂單,依靠傳統倉儲管理和運作模式難以及時、準確進行處理,從而推動著倉儲管理向自動化、智慧化發展。
那么,從目前智慧倉儲的實際落地情況看,誰能代表中國最高水平的智慧物流?
自建物流通往智慧物流的距離更近
我們繼續順著電商這條主線,來看智慧物流的發展。應該說,目前有兩種不同的路線,第一種是以京東為代表的,從自建物流起步,逐步完善物流中的每個環節,來實現一體化的智慧物流;第二種,則是以菜鳥為代表的依靠成熟的物流公司,通過數據聯通,結果生態化的管理來發展的智慧物流。
實際上,這兩種模式各有優勢,自建物流可控性更強,但成長的速度會略慢,所以除了最早布局的京東,業內還鮮有成功的案例。生態化的物流管理,利用了現有的資源,優點就在于能夠快速展開,但缺點則是當數據跨多個公司的系統,它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對長遠發展并不是好事。
毫無疑問,智慧物流的破題關鍵在于:智慧。是“智慧”賦予物流的更多能力,例如嵌入了智能控制與通信模塊的物流機器人技術、嵌入了RFID的托盤與周轉箱、智能穿梭車與貨架系統等智能技術。這些人工智能的應用,也遵循兩個重要的標尺:數據和算法。
那么,從數據的角度看,自建物流顯然數據的鏈條更完整,通過完整數據進行深度學習,實現的智能結果就更精細。這是自建物流距離智慧物流的路徑更近的一個主要原因。
其次,回到智慧物流的落地上來,智慧物流當中應用的技術非常多樣化,包括了傳感技術、自動化技術、定位追蹤、數據處理等很多智能化技術。所以,在具體應用場景中,利用這些技術手段創造的解決方案才是關鍵。
而京東通過自建物流體系能夠提供豐富的應用場景,滿足復雜多變的用戶需求,對于應用場景的技術落地提供了持續的幫助。從京東X事業部智慧物流實驗室在去年發布的幾項智能機器人,例如SHUTTLE貨架穿梭車,智能搬運機器人AGV,DELTA型分揀機器人,和六軸機器人6-AXIS都是基于實際的應用場景進行智能化創新的典型代表。
無人倉能不能代表智慧物流的明天?
無人倉,是劉強東決定自建物流體系之后,歷經9年時間,經歷三次技術變革之后提出來的構想。在本屆全球物流技術大會上,京東X事業部的京東智慧物流項目(無人機、無人倉、無人車)榮獲“2017年中國物流技術創新獎”,算是對劉強東當初的決定最大的褒獎。
同時,京東X事業部的兩位負責無人倉研發的工程師,宋國庫和湯育文共同榮獲“2017年中國物流技術匠心獎”。 負責全線產品的電氣方面研發無人倉機電組高級研發工程師宋國庫說,“京東自建物流體系能夠提供豐富的應用場景,滿足復雜多變的用戶需求。多樣的機器人種類能夠使用在倉內多個環節,必然提升倉儲運行效率。省時省力是無人倉的優勢所在,做到標準化模塊化可以和更復雜的物流系統對接,保證倉儲穩定高效的運轉同時降低運營成本這是無人倉的目標所在。”
由此可以得出結論:京東無人倉正在通過具體的應用場景創新走向落地,而不僅僅停留在概念和構想,它兼具了實用性和先進性。
我們知道,2014年落成的京東亞洲一號自動化物流中心,在很多環節用自動化的物流技術提高了倉儲環節的運營效率,也將中國的電商物流水平提升到第二代物流技術階段。而如今的“無人倉”則代表著全新的第三代物流系統技術,實現了從自動化到智慧化的突破,它能夠代表智慧物流的明天嗎?
我們也許可以從三個不同的維度找到答案。
第一,對智慧物流全局化的感知。另一位獲獎的京東無人倉機電組研發工程師湯育文認為,“無人倉”代表著全新的第三代物流系統技術,將是京東物流應用質的飛越,其智能化體現為:數據感知、機器人融入、算法指導生產。其中,數據感知被稱為無人倉之眼,機器人則如同無人倉的四肢,人工智能算法相當于無人倉的大腦。京東考慮的是整個物流體系的全新布局和行業的發展變革,這意味著京東的無人倉將更具創新性和顛覆性。
第二,智能化算法的優勢。如宋國庫所說,“京東在智能算法方面,根據不同環節進行的算法開發與創新,例如存儲環節根據大數據統計商品的銷售情況和物理屬性,自動推薦最合適的存儲貨位,出庫環節定位算法將決定最適合被揀選的貨位和存儲數量。揀選環節,調度系統根據機器人的屬性和位置啟動最適合的機器人完成貨物的輸送和搬運。”從存儲、揀選到出庫,京東全流程的數據奠定了京東在算法上的優勢。
據了解,通過這些算法,京東無人倉研發了多款倉內機器人,與傳統行業機器人最大的差異在于產品更具物流屬性,結合更多的物流工藝算法。很多技術點上京東都做了針對性的創新,無論產品的外形還是機械本體、電氣控制、傳感器數據融合、調度算法也申請了很多專利。
第三,基于具體應用場景的創新。事實上,利用算法和大數據,京東無人倉做到了在具體應用場景中持續的創新和優化。比如無人倉已研發的設備包括了穿梭車、并聯機器人、提升機、碼垛機器人、智能叉車、AGV等等。
宋國庫說,“這些設備的創新,相比傳統物流行業的設備運行速度、負載能力、定位精度都有了巨大提升。多樣的倉內機器人品類能夠匹配更多的倉內應用場景,也是無人倉得以實現的重要支撐。”所以,無人倉并不是簡單的機器取代人,而是從入庫、存儲、揀選、包裝、分揀、裝車等全流程考慮,系統化的解決物流倉儲問題。
總結這三個維度,可以看到京東已經形成了從智能感知、智能的算法和大數據處理,到基于應用場景的技術創新,完整的鏈條。
無人倉帶給智慧物流發展很多想象力
去年4月21日,我國“互聯網+流通”行動計劃正式發布,智慧流通基礎設施建設成為重點,將會給傳統物流產業帶來革命性的變化。但也有很多的技術因素在制約著智慧物流的落地。
比如,SKU品類繁多,商品包裝大小規格差均很大導致智能設備很難適應。再比如,分揀的適應問題,還有商品圖像識別技術的限制,物體大小、遠近、根據件型不同,如何進行抓取,能不能真正做到比人力的效率更高?
湯育文表示,“無人化程度方面,京東無人倉目前90%的操作已經實現自動化,所以對人的依賴程度就更低了。京東無人倉包括自動卸貨、自動驗收、自動拆裝、自動存儲、自動揀選、自動包裝、自動發貨等幾個流程,每個流程都用流水線和機器取代,簡單的說就是實用性強,先進性位于國內物流技術領先地位。”
可見,無人倉應用的很多技術其實早已經將為智慧物流的技術突破打開了一扇大門。例如SHUTTLE貨架穿梭車,在貨架間飛速移動貨物,速度快到6m/s,每小時可以處理1600箱。再比如,智能搬運機器人AGV,輕松抓舉300KG,同時在調度系統和人工智能的調教下,可以靈活改變路徑。這些無人倉當中應用的新技術,經過京東的實踐已經在實際應用中發揮作用。
寫在最后,京東從去年底到今年初,明確了兩件事,第一是開放了“京東物流”的品牌,向社會提供優質的物流服務,第二是京東明確了未來12年要走技術路線。這兩件事的結合,意味著京東的無人倉最終會成為可以輸出服務的物流技術平臺,它不會僅僅定位于中國智慧物流的標桿,更是可以開放的技術未來。
2025-04-23 11:50
2025-04-23 11:50
2025-04-23 11:49
2025-04-23 11:48
2025-04-23 11:46
2025-04-23 11:45
2025-04-23 08:51
2025-04-22 09:13
2025-04-22 08:47
2025-04-22 0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