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研究團隊宣稱開發出全球第一個機器人外科醫生,在執行腸道等軟組織縫合手術時表現更勝真人醫生,可為臨床試驗鋪路。華盛頓美國國家兒童醫學中心的團隊將智能軟組織自動機器人(STAR)...
美國研究團隊宣稱開發出全球第一個
機器人外科醫生,在執行腸道等軟組織縫合手術時表現更勝真人醫生,可為臨床試驗鋪路。
華盛頓美國國家兒童醫學中心的團隊將
智能軟組織
自動機器人(STAR)進行的手術,與采用人工技術和機器人輔助
系統的專業外科醫生相比較,得出以上結論。
機器人外科醫生的「病患」為豬只,由于豬的體內器官構造與人類相似,極度適合用作外科研究。本次手術是外科常見的腸道縫合手術,例如移除結腸腫瘤后再將腸道縫合。
研究計劃領導人Peter Kim表示:STAR的表現比外科醫生更好,成果讓我們大感意外。軟組織對機器人而言,比軟骨或骨頭更難操作。
這項研究結果發表在《科學轉譯醫學》期刊,可望于2或3年內開始執行臨床實驗。
STAR藉由機器手臂和
自動化縫合工具來縫合軟組織,并具備多個
傳感器來衡量縫合的松緊度,確保縫線不會過緊或過松。同時還有3D紅外線影像系統引導機器人在患部執行手術。
雖然STAR可以在不受人類干預的情況下獨立操作手術,有別于現有的外科機器人,例如目前知名的達文西機器手臂,但研究團隊仍安排外科醫生在現場,以在必要持接手手術。
Kim表示:“相信外科醫生不會放心將手術全部交給機器人,自己跑去喝咖啡。若有狀況,只要一個按鈕便能停止機器人運作,這和平常的手術一樣。”
Kim指出,STAR的表現優于真人外科醫生,唯一遜色的地方是完成手術的時間比較長,但他表示未來調整機器人工作的速度并非難事。
Kim表示,接下來要繼續研發讓STAR執行完整的手術。“我們已經證明STAR能縫合,接下來是讓它能夠執行移除,例如膽囊和盲腸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