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制度創新為物流創新
開辟更大空間
仍以
美國為例,一方面在新的國家
運輸政策(NTP)中引入新的制度安排。如建立了“運輸中介”制度,確立了多式聯運、第三方物流服務、供應鏈管理
企業與傳統運輸企業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為羅賓遜
公司等大型物流企業提供了全新發展機遇。另一方面,為物流創新設立專項制度安排。如出臺多式聯運地面運輸效率法案(ISTEA),成立聯邦多式聯運辦公室,推進了聯運標準化促進行動、破除聯運法律障礙、建立聯運統計和信息交換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建設,有力地推動了經濟高效且環保的多式聯運體系發展,為加快物流創新和提高效率奠定了制度基礎。
為物流創新提供有效支持和引導
為支持物流創新和加大知識、人才、技術、資金等創新要素投入,發達國家還探索和引入了一些新機制和新政策。例如,2000年以來,歐盟實施了促進多式聯運發展的馬可波羅計劃、冷鏈發展計劃、冷鏈物流節能計劃等一系列物流創新發展計劃,并設立專項創新資金,用于支持形成政、產、學、研合作創新平臺。歐盟利用這些創新平臺,促進了相關物流領域的信息共享、合作研發、標準制定、人才培訓和技術推廣等,成為有效引導、支持、推廣歐盟物流創新的新機制。
國際經驗啟示
發達國家30多年來的物流創新實踐和成效,對當前我國推動物流產業創新發展有重要的借鑒和啟示。
物流創新是經濟發展轉型和物流產業升級的內在要求
物流創新的形成和發展,是經濟發展進入到工業化后期,加快結構升級、形成效率與創新驅動的內在要求;同時也是在物流產業實現快速增長、資源要素極大豐富之后,尋求新的發展動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的迫切要求。因此,促進物流創新成為經濟轉型階段發達國家物流產業發展的關鍵和核心戰略。
物流創新具有多元化、多樣化、多層次的動力來源
物流創新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由眾多物流企業探索實踐的過程,創新的方向和結果不僅取決于客戶需求和商品特性,也取決于企業自身的創新能力和條件,更與企業所處的創新環境和制度環境密切關聯。因此,不同國家或地區之間,物流創新的來源、形式、內容、成效可能各具特色,需要根據自身發展條件和要求,制定和實施相應的創新戰略,使創新成為物流產業發展的主要動力。
物流創新具有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特征
以分工專業化為動力的服務創新是基礎,新的物流服務必然需要技術創新的支持和推動,進而需要新的物流組織乃至新的資源要素整合和配置方式的支撐。反之,新技術、新組織和新方式的出現,也會推動新一輪服務創新和更大范圍創新的涌現。尤其重要的是,物流領域信息化水平提高和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技術創新,已經成為創造新服務、培育新組織、形成新商業模式和服務方式的主要動力和途徑,已經成為
現代物流產業創新發展的主要動力。
物流創新有賴于更加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
需要政府按照物流產業發展和創新的要求,破除原有體制的障礙,加快創新體制機制,為物流產業實現創新發展釋放活力。
物流創新有利于物流產業加快轉型升級
物流創新不僅可以加快物流產業從傳統的資源和勞動密集型向知識技術密集型產業轉變,促進多樣化新興行業形成并加快物流產業結構調整升級,而且可以更大程度上實現全社會物流資源要素的優化配置,促進物流成本水平進一步下降和物流效率持續提高。因此,物流創新是物流產業實現結構升級、發展方式轉變的根本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