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業機器人的發展背景
1920年,捷克劇作家卡里洛·奇別克在其科幻劇本《羅薩姆萬能機器人制造公司》(Rossum's Universal Robots)首次使用了ROBOT這個名詞,之后便成為機器人的代名詞。
1938年3月,The Meccano Magazine報道了一款搬運機器人模型,這是最早的關于以工業應用為目標的機器人模型的報道。它由GriffithP.Taylor于1935年設計,可以通過一個電動機實現5個軸的運動。到了1954年,美國的G.C.Devol設計出第一臺電子可編程序的工業機器人。而1960年美國AMF公司生產了柱坐標型Versatran機器人,可進行點位和軌跡控制,這是世界上第一種應用于工業生產的機器人。
在1974年,Cincinnati Milacron公司成功開發了多關節機器人。到了1979年,Unimation公司推出PUMA機器人,它是一種多關節、全電機驅動、多CPU二級控制的機器人,采用VAL專用語言,可配視覺、觸覺、力覺傳感器,在當時是技術最先進的工業機器人。現在的工業機器人在結構上大體都以此為基礎。這一時期的機器人屬于“示教再現”(Teach-in/Playback)型機器人,只具有記憶、存儲能力,按相應程序重復作業,對周圍環境基本沒有感知與反饋控制能力。
進入80年代,隨著傳感技術,包括視覺傳感器、非視覺傳感器以及信息處理技術的發展,出現了第二代機器人——有感覺的機器人。它能夠獲得作業環境和作業對象的部分相關信息,進行一定的實時處理,引導機器人進行作業。第二代機器人已在工業生產中得到了廣泛應用。
目前各國正在研究的“智能機器人”,它不僅具有比第二代機器人更加優秀的環境感知能力,而且還具有邏輯思維、判斷和決策能力,可根據作業要求與環境信息自主地進行工作。
二、工業機器人的應用場景
自從20世紀60年代初人類創造了第一臺工業機器人以后,機器人就顯示出它極大的生命力,在短短50多年的時間中,機器人技術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在眾多制造業領域中,工業機器人應用最廣泛的領域是汽車及汽車零部件制造業,并且正在不斷地向其他領域拓展,如機械加工行業、電子電氣行業、橡膠及塑料工業、食品工業、木材與家具制造業等領域中。在工業生產中,焊接機器人、磨拋加工機器人、焊接機器人、激光加工機器人、噴涂機器人、搬運機器人、真空機器人等工業機器人都已被大量采用。下面是對工業機器人的應用場景及技術特點的一些介紹。
工業機器人的應用場景
2024-08-30 02:45
2024-04-15 09:16
2024-04-09 08:56
2024-04-07 08:07
2024-03-11 11:00
2023-08-17 09:41
2023-08-14 09:40
2021-12-22 11:57
2021-07-30 08:50
2021-07-27 0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