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2011年紅旗HQ3無人駕駛汽車在京珠高速公路上行駛了286公里;2012年年底,無人駕駛的途勝也完成了京津間的高速公路測試。有業內專家預測,到2020年,駕駛員將不必再為汽車追尾而煩惱,無人駕駛汽車將通過自身的雷達系統檢測與前車的距離,如果與前車距離過近,汽車將會自動剎車。到2030年,駕駛員基本上可以在較復雜路況下只控制方向盤或只踩油門和剎車了,因為半自動駕駛技術會在大多數車輛上得到應用,那時汽車會自動設置路線或自動進行油門和剎車的配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稱,我國自主研發的無人駕駛汽車2015年將測試從北京行駛到深圳。
鑒于科技的快速發展和人們對安全便捷要求的提高,未來無人駕駛汽車的商業前景無疑是巨大的。麥肯錫預測,無人駕駛汽車到2025年可以產生2000億至1.9萬億美元的產值。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認為,盡管無人駕駛是汽車技術的重要發展方向,但要在2025年達到產業化還太樂觀,目前無人駕駛技術仍處在實驗室階段,上路前的諸多瓶頸恐怕五到十年難以解決。
2014年中國機器人市場世界第一
特斯拉電動汽車呼之欲出,令機器人產業再次獲得市場關注。一旦機器人系統被廣泛應用在無人駕駛汽車上,將對機器人整個產業的發展帶來巨大的推動作用。
數據顯示,2005-2012年,全球工業機器人年均銷售增長率為9%,而同期中國工業機器人的年均銷售增長率高達25%。國際機器人聯合會預測,2014年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現在全球工業機器人均價30多萬元,中國對應的工業機器人本體市場規模接近380億元,算上系統的話,對應的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1140億元(按照系統規模是本體3倍測算)。
實際上,工業機器人已經成為我國規劃的重點發展領域。《智能制造裝備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提出,到2015年,傳感器、自動控制系統、工業機器人、伺服和執行部件為代表的智能裝置實現突破并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重大成套裝備及生產線系統集成水平大幅度提升。到2020年,建立完善的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體系,產業銷售收入超過30000億元,實現裝備的智能化及制造過程的自動化,發展方向的明確也使得各項補貼政策逐步落實。隨著更多的投資與補貼逐步落實,將會帶動工業機器人產業快速發展。
另外,工信部于去年12月發布《關于推進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稱,將從五方面予以推進,包括加強統籌協調,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加強財稅政策支持,發揮行業組織作用,以及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發展目標是:到2020年,形成較為完善的工業機器人產業體系,培育3-5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和8-10個配套產業集群;高端產品市場占有率提高到45%以上,機器人密度(每萬名員工使用機器人臺數)達到100以上。
在歐美和日本,機器人已經從產業發展階段進入了智能化發展階段,機器人的操控越來越簡單,不需要人示教甚至不需要高級技術人員來操作即可完成。雖然整體上中國的機器人行業還處于產業培育階段,但近幾年已明顯開始發力,尤其是在最薄弱的關鍵零部件生產領域。
業內人士指出,在政策和資本的雙重刺激下,工業機器人將在中國市場充分享受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帶來的巨大紅利。隨著國內人口紅利拐點將至,產業升級的機遇將催生工業機器人市場的爆發。預計未來五年,國內機器人行業將高速發展,特斯拉與機器人的結合也將為機器人產業發展提速。
2025-01-13 12:09
2025-01-13 12:09
2025-01-13 11:49
2025-01-10 11:48
2025-01-08 12:41
2025-01-08 12:40
2025-01-08 10:04
2025-01-08 10:00
2025-01-08 09:58
2025-01-06 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