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輻射,
可以看到嬰兒的四維成像,
覆蓋全身,
可以檢測到身體器官的細微變化。
這些“硬本事”讓超聲
在醫療影像中成為名副其實的“優等生”。
但,設備昂貴、操作讀圖困難,
卻限制了超聲的普及應用。
時代會賦予創業企業機遇,
抓住AI時代熱潮的杠桿,并加以利用,
就算是在狹窄難闖的領域,
也會見到曙光。
新名醫創始人牟曉勇:
“超聲的影像讀起來很困難,
讀圖正確率很差,
幸好AI技術的出現解決了這個難題。
我們通過計算機深度學習、分析信號,
得到我們想知道的結果。”
手持超聲橫空出世!
2017年,牟曉勇創立新名醫科技有限公司。
當時,新名醫同時孵化了三個項目。
第一個是 “即時超聲”微信公眾號,
現已是中國最大在線超聲平臺;
第二個是做人工智能;
第三個就是手持超聲。
三大平臺互相輔助,同向發展,
但,平臺無法商業化,
人工智能的技術難以落地,
單純的軟件系統無法解決實際問題,
手持超聲的產品又太專業,
普通民眾很難讀懂影像······,
一系列問題接踵而至。
不斷思考方向、一直打磨技術,
尋找一個新的突破點。
一段時間后,
牟曉勇決定將三個項目合起來,
綜合而成的手持超聲產品橫空出世。
一鍵測量,智能手持超聲“觀”診器
就在你的手機上
探頭+手機,
安全,輕巧,方便,
插上手機隨時隨地使用。
一鍵AI輔助,
超聲天書一目了然,
人人都能看懂。
一鍵AI測量,
像血壓計、溫度計一樣,
讀數即可知道異常。
一鍵云平,
多病種,跨平臺的增值服務網絡。
能實現如此多的功能,
除了擁有平臺和AI技術的輔助,
還因它擁有自有的超聲芯片。
目前,該款產品已經在
各大醫院進行臨床試驗,
未來,更有望在群眾中普及使用,
通過智能硬件和AI技術,
降低超聲/影像設備的使用門檻,
提高設備便攜化、易用性和準確性,
普及到更廣泛的臨床應用場景,
構建智能便攜影像設備 + AI 云平臺 +
醫生集團三位一體的智慧醫聯體和
即時醫療服務網絡,新名醫還在繼續加碼。
從第一次創業不被看好,
到第二次乘著AI的熱潮前進,
敢想敢拼的熱情也經住了市場的淘洗。
牟曉勇和他的團隊帶著
堅持、努力、審慎、靠自己的“清華風格”,
和具有硬核實力的科技產品,
成為今年中關村軟件園“Z計劃”
暨創新之源大賽
AI智慧醫療領域的暴風之眼。
賽后,豐富的融資、運營資源也紛沓至來。
未來,中關村軟件園
還將持續提供一系列輔導、孵化服務,
在更大范圍、更高層次、
更深程度上持續助力企業發展,
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2025-04-29 22:24
2025-04-29 22:23
2025-04-29 22:22
2025-04-29 22:22
2025-04-29 22:21
2025-04-29 22:20
2025-04-29 22:19
2025-04-29 22:18
2025-04-29 22:17
2025-04-29 2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