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正在對傳統的教育理念、教育體系和教學模式產生著革命性影響,也在進一步釋放著教育在推動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的巨大潛力。
近年來,隨著人臉識別、大數據、深度學習等的快速發展,人工智能越來越受到全社會的普遍關注,不少國家將其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推動著其與傳統產業的融合、發展與變革。目前,人工智能已經陸續在醫療、金融、交通、物流、零售等眾多領域悄然落地,深刻改變著行業發展的方方面面。而這其中,教育行業與人工智能的結合無疑備受人們青睞。
在剛剛閉幕的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教育科技與人工智能論壇”以“AI引領時代,教育創造未來”為主題,從“用AI培養人才”和“培養AI時代需要的人才”兩個方面,探討了“智能時代的人才培養”。論壇邀請了眾多國內外專注于AI+教育方面的科學家、企業家、投資人參與,現場吸引了2000多人關注和參會。
聚焦AI,眾多大咖暢想教育未來
面對AI賦能教育的新趨勢,眾多大咖在論壇現場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中國科學院院士、華東師范大學軟件學院院長何積豐院士表示,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在基礎教育的三個主要方面發揮以下作用:
一、智能化的教學工具。主要依靠人工智能與教育方法學的結合,基于AI、知識圖譜、語音語義識別、視覺識別等技術。
二、智能化的課程體系。主要是課程體系+教學系統,依托于AI技術,研發科學類課程體系,比如編程教育、機器人教育等。
三、智能化的教學環境。采用物聯網+智能系統,在校園里構成一體化環境,將教學、科研、管理和校園生活充分融合。
洋蔥數學聯合創始人兼CEO楊臨風則認為,現在人工智能教育正在蓬勃發展,但變革目前還主要停留在輔助階段,需要更多的時間才能觸及到教育的核心。如果讓人工智能真的在教育核心上發揮作用,就要讓AI賦能的自適應學習能夠真正幫助學生實現自主學習。
關于技術和教育的關系,松鼠AI聯合創始人兼CEO周偉說:“技術可以改變教育,但教育的本質一定是線上線下真人老師和互聯網相結合的。在我們的學習中心里,老師負責30%的教學,系統負責70%的教學,老師著重于‘育’部分,系統著重于‘教’的環節”。
對于AI會給教育帶來哪些革命,他認為,“如果長期使用智能適應學習系統的,所有的學習記錄都在系統里,未來可以對評價體系帶來重要的參考,教育將變的更加透明。此外,讓每個孩子真正掌握學習能力和方法,會降低每個孩子的挫敗感,增加學習成就感”。
嘰里呱啦創始人兼CEO謝尚毅則透露,目前嘰里呱啦擁有2600多萬用戶,覆蓋全國2300多個市縣鄉鎮。“我們希望科技能助力推進教育變革,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更好惠及邊遠貧困地區、增進教育公平,讓中國教育走向世界,讓中國孩子獲得探索世界的能力和自信。”
商湯科技教育事業部總經理尚海龍則提到,“AI教育賦予孩子們創造和選擇的自由。AI教育是素養教育,不僅是技術和工具。”他強調,我們不要僅把AI看作是技術,要看成思想、方式行為、價值觀,將來不論大家是否成為AI的算法專家,但他認為每一個人在未來都將會用AI的思維看待世界,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人工智能+教育”成為社會和企業廣泛共識
俞敏洪曾說過:“人工智能的發展,在教育上的應用比用在世界上任何一個領域都更加有效”,作為國內教育培訓行業的重量級人物,俞敏洪對人工智能與教育的融合十分看好。而這也并非他的獨家看法,對于整個教育行業來說,目前“人工智能+教育”正在成為社會和企業的一個大趨勢。
2017年以來,伴隨著《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高等學校人工智能創新行動計劃》等各項政策的陸續出臺,“智能教育”概念逐漸被不斷提及與重點強調,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推動教育行業的現代化、智能化、科技化的發展,逐漸成為行業共識。
基于此,近幾年除了新東方之外,包括51talk、vipkid、洋蔥數學、小伴龍、英語流利說等諸多互聯網教育領域的企業,都迅速在AI領域跑馬圈地,試圖用人工智能變革傳統的教育體系。
它們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到自適應或個性化學習之中,利用相關技術打造虛擬教師和教育機器人,通過基于機器人編程等的科技式教育,以及基于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的場景式教育,給現有的教育環境、教育模式、教學方法、教學管理與教學價值帶來了全新的改變。
而眼下,縱觀現有智能教育的發展現狀和發展成果,人工智能對于教育行業的推動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是推動了教育的精準化。人工智能的應用則有望將因材施教變為現實。目前借助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福州、合肥等地的中學已經開展了高效講評課,原來45分鐘的習題講解現在只需15分鐘講解共性問題,其余時間可用于學生個人問題的解決。智能技術通過提升教學資源和教育質量,為精準化教育打開了大門。
其次,人工智能推動了教育的個性化。通過自適應學習程序、游戲和軟件等系統響應學生的需求,利用大數據搜集和分析學生的學習數據,最后向學生推薦定制化的學習方案,能夠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個性化發展。
最后,人工智能推動了教學的智慧化。現代智能技術給教育帶來最直觀改變便是各種教育機器人、虛擬教師、vr/ar等的應用,通過這些技術與產品在課堂上的應用,不僅有效彌補了教學資源不足、教學設施不完善等問題,同時也增加了教學的趣味和質量。在整個教學環節愈發智慧化的基礎上,進一步釋放了教師壓力、轉型了教師價值、帶動了學生的學習與進步。
圖片來源于網絡
2025-04-19 09:46
2025-03-06 10:25
2024-12-23 09:00
2024-12-04 11:35
2024-08-20 09:19
2024-05-08 14:12
2024-05-07 13:07
2024-04-23 09:35
2024-03-13 09:37
2024-03-11 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