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鈴木的無人車間
近年來,中國勞動力成本持續增長、勞動力結構性短缺,倒副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最大的變革就是機器人在制造工業中大規模的應用,以實現勞動力的代替,迎來了中國機器人大發展的時代。
僅幾年時間,我國就成為全球第一大工業機器人應用市場,同時我國工業機器人的生產制造也一直保持高速增長,2017年的增速尤其突出。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7年,我國工業機器人產量13.11萬臺(套),增長81.0%。2018年上半年,工業機器人產量達到7.38萬臺。
如今國產工業機器人已服務于國民經濟37個行業大類,102個行業中類,同比拓展了3個行業大類,11個行業中類。
勞動力短缺會成為我國新常態
工業機器人是面向工業領域的多關節機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機器裝置,它能自動執行工作,是靠自身動力和控制能力來實現各種功能的一種機器。工業機器人種類眾多,主要存在三大分類標準,按機械結構分類可將工業機器人分為串聯機器人、并聯機器人;按操作機坐標形式分類可分為圓柱坐標型、球坐標型、多關節型等,該分類是最常使用的分類方式;按程序輸入方式分類可分為編程輸入型與示教輸入型。
在《中國制造2025》規劃中提出,要把智能制造最為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其中工業機器人被認為是實現目標的關鍵。但在當前我國機器人市場高端領域均由國外企業占據。國內企業機器人業務起步較晚,產品產量水平仍然較低,競爭主要集中在中低端領域。雖然處于低端,但我國機器人產業敢已基本形成從上游核心零部件制造,中游本體制造,下游系統集成服務的完整產業鏈條。本土自主品牌也從自身企業特點出發,形成了各自富有特色的系統集成應用方案。
機器人產業已成為各地招商的重要目標
目前,我國機器人產業的三極分別是長三角、珠三角和東北。長三角地區以上海為龍頭的機器人先進制造業,已經成為全國最發達地區,上海市2017年生產量達到5.88萬套,占全國生產總量的40%多,再加上周邊的蘇州市、南京市及常州市,長三角地區在機器人布局上已經良好的梯形發展態勢。
以深圳、東莞及佛山為核心的珠三角地區,也不甘人后,在機器人研發、制造等環節也開始全面布局,2017年深圳市生產量達到14512套,增長率74.4%,處于全國主要城市第二位。
東北地區尤其是沈陽市為我國機器人起步最早的地區,雄厚的重工業基礎,眾多的工業人才,造就了國內機器人領導企業新松機器人公司。
以下我國要主城市機器人2017年生產數量:
上海 5.88萬套 89.7%
主要廠家:庫卡、發那科等國際領先機器人公司都在上海有制造基地,上海新時達機器人等國內廠家也開始崛起
深圳 14512套 74.4%
主要廠家:深圳市楊森工業機器人、深圳大族機器人等
沈陽 5022套 增長 19.6%
主要廠家:新松機器人等
蕪湖 2976套
主要廠家:埃夫特智能裝備等
南京 1746套 增長 78.9%
蘇州 估計1100套 增長 37.8%
主要廠家:蘇州綠的諧波傳動科技有限公司等
濟南 575套 增長 21.1%
2024-08-30 02:45
2024-04-15 09:16
2024-04-09 08:56
2024-04-07 08:07
2024-03-11 11:00
2023-08-17 09:41
2023-08-14 09:40
2021-12-22 11:57
2021-07-30 08:50
2021-07-27 0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