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下午,中國國內機器人領域頂尖專家在山西太原理工大學坐而論道,解析中國人口紅利消失后,機器人產業領域的巨大發展空間。
當天,包括中國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先進制造處研究員劉進長、哈爾濱工業大學機器人研究所所長趙杰、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韓建達、山東大學機器人研究中心主任李貽斌等諸多頂尖專家齊聚山西太原,出席“機器人大講堂三晉行”活動。
公開資料顯示,中國已連續多年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應用市場,但令人尷尬的是,當前,中國市場銷售的工業機器人中,國產占比不到30%。
不過,這種狀況正在改變。中國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先進制造處研究員劉進長表示,中國是全球第一制造業大國,但大而不強,多數地區達不到“工業4.0”。在此背景下,中國提出“中國制造2025”戰略,希望借此趕超“工業4.0”。
劉進長說,目前,工業機器人三大基礎部件——減速器、電機驅動系統和控制器都需要進口。這導致國產機器人成本壓力很大,還不具備相當競爭優勢。不過,經過多年發展,國產機器人的市場占有率穩步提高,在一些領域已取得突破。
眾所周知,經過30多年的高速發展,中國經濟進入轉型升級階段。此間,人口紅利逐漸消失,勞動力成本快速上漲,中國制造業面臨諸多難題。
對此,劉進長表示,中國改革開放30年的高速增長,廉價勞動力起到巨大推動作用。目前,人口紅利正在消失。未來,在建筑、醫療、服務等領域,機器人將扮演重要角色,這一產業發展空間巨大。
面對這一發展空間巨大的產業,中國各地方政府積極介入其中。據統計,中國目前有40多家高新區規劃了機器人產業園,30多個城市把機器人作為重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直接和間接的機器人企業已有4000多家。
對此,北京中關村融智特種機器人產業聯盟秘書長陳曉東表示,作為資源型省份,山西在制造業、建筑業、農業等方面對機器人需求空間巨大。在人口紅利消失的背景下,傳統產業發展后勁不足。內陸省份只有高度重視、及時布局,才能在未來產業博弈中占得一席之地。
近年來,百度、樂視等互聯網巨頭紛紛進軍智能制造領域。對此,劉進長表示,互聯網公司在大數據方面獨具優勢,機器人領域的巨大市場空間吸引著互聯網巨頭涌入其中。未來,機器人制造和互聯網、大數據產業的結合是發展方向。
針對機器人領域的產融結合問題,劉進長說,2016年,中國民間投資遭遇寒冬。當前,中國雖然有很多產業基金,但真正投在機器人領域的仍然較少,大部分還持觀望態度。不過,在政府、行業的積極推動下,這一狀況正在改觀。(完)
2024-08-30 02:45
2024-04-15 09:16
2024-04-09 08:56
2024-04-07 08:07
2024-03-11 11:00
2023-08-17 09:41
2023-08-14 09:40
2021-12-22 11:57
2021-07-30 08:50
2021-07-27 0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