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第一臺工業機器人出世,進而推動了制造業自動化的進程;近幾年,各大企業競相推出協作機器人,開啟了工業機器人的一個新篇章。
協作機器人的興起也有多個原因:在空間有限的生產線上能被直接裝在人類身邊;價格適中且易于訓練;靈活性強,能處理小批量重復性的工作,和部分挑戰性工作。
以下列出了已經或即將推出協作機器人的廠商,當然這不是最終的名單,因為每天都有新的公司涌現。
KUKA
LBR iiwa 7 and 14
KUKA LBR iiwa時尚、精湛、能干。LBR iiwa機器人的結構采用鋁制材料設計,其自身重量不超過30公斤,負載重量可分別達到7公斤和14公斤,超薄的設計與輕鋁機身令其運轉迅速,靈活性強,不必設置安全屏障。
YuMi
為了適應“人機協作”的需求,2007年,ABB開始研發一款代號為YuMi的小型機器人,YuMi在英文中是“你和我”協同工作的簡稱,YuMi于2015年4月的德國漢諾威展會正式發布。
和傳統工業機器人相比,YuMi體型嬌小,靈活度高。傳統工業機器人多為單臂6軸,而YuMi卻第一次像人類一樣被賦予了“雙臂雙手”,而且是單臂7軸、雙臂14軸,不用抬起肩關節,就能用肘關節和手腕靈巧地完成小件裝配等精細活。
Motoman HC10
協作機器人HC10,可在無安全圍欄下進行人機協同作業。機器人從工件上方進行作業,覆蓋動作范圍廣。HC10人機協作機器人是適應未來發展需求而推出的,具有安全、協同的特點,他符合ISO 10218-1(《工業機器人安全》國際標準)的安全標準,當人靠近機器人時,機器人以每秒250mm/s的安全速度運行。HC10人機協作機器人能和生產線工作人員一起完成作業,打造健康、安全的工作環境并幫助廠商實現更智能、靈活的制造流程。
CR-35iA, 4iA, 7iA and 7iAL
發那科推出了一個綠色的協作機器人產品線,可以安全地處理高達75磅的有效載荷。除了用于重型機械包裝和碼垛的35 kg CR-35iA機器人外,Fanuc還為輕型貨物和更窄的工作空間提供了4 kg和7 kg的機器人。
UR5, UR10 and UR3
Universal Robots創立于2005年,致力于開發中小企業也能承擔的易于安裝及編程的輕便型機器人。UR機器人易于使用,不需要機器人或編程的相關經驗,工廠內的所有員工都可以操作。它也無需人工監控,可以在生產環境內全天候獨立工作。自2008年首次銷售以來,銷售額每年增長50%以上。
Rethink Robotics
Baxter and Sawyer
2008年,Rodney Brooks創立了Heartland Robotics,目標是為中小型企業使用生產低成本,易于培訓的機器人。
2012年,他更名為Rethink Robotics公司,并發布了Baxter。2015年,Rethink推出了Sawyer,并在2016年在中國建立了分銷渠道。在2017年,Rethink將其Intera軟件升級到版本5,添加了仿真,ROS和ROS-I等功能。
AURA
AURA(ADVANCED USE ROBOTIC ARM,高級用途機械臂)是一款即將推出的產品,作為機器人行業的創新發明,它首次在大負載機器人與人之間建立起真正的協作。
目前,AURA只是在展會上展出,還未推向市場。
(Smokie)i5
AUBO的開放軟件系統,具有API和ROS支持,便于二次軟件和產品開發。云平臺管理系統支持遠程維護,故障診斷和在線升級。
APAS
博世已經使用便攜式APAS機器人進行多年的內部組裝任務。他們在2014年推出了商業用途,稱它是第一個通過新的安全ISO認證的移動協同機器人。
在某展會上,博世的APAS生產輔助系統為現場的參觀者泡咖啡并在咖啡杯上刻制可自定義的姓名。這套系統集成了Fanuc機器人手臂、博世自主研發的專利——皮膚傳感器、視覺系統和夾緊裝置。
Katia
Carbon.ai是舊金山的一家初創公司,擁有價格低廉的小型單臂機器人,名叫Katia(代表Kick Ass Trainable Intelligent Arm)。目前,他們正在設計他們的Katia制造,出貨量將從2017年第三季度或第四季度開始。
Cobotta
2015年在日本大型貿易展覽iREX上,Denso公司展出了協作機器人Cobotta,并表示Cobotta將于2017年上市,價格未知。
為了實現小型化,Cobotta將普通工業機器人上獨立設置的機器人控制器收納在了底座部分。由此使占地面積減至227cm,僅有該公司現有小型機器人的14%左右。重量也減至3.8kg,僅有現有小型機器人的15%左右,容易搬運。如果使用專用底座,不用螺栓固定就可以立起,設置也很簡單。
Dobot
M1
2016年11月,Dobot 在Kickstarter 上發布了Dobot M1,在23小時內就完成了10萬美金的眾籌目標。Dobot M1可以達到的最大精度為0.02毫米、最大操作重量為1.5公斤,且操作幅度可以達到每秒200度。
Franka Emika
Franka Emika
Franka Emika是一個靈敏的七軸機械手,并且在每個軸上都配備有轉矩傳感器。車間工人可在無保護的狀態下同Franka協同工作,具有很好的活動性和靈敏性,重復精度達到0.1毫米。
大族電機
Holding Group Elfin
圍繞研發制造與人和諧共存的智能機器人,大族電機不斷推陳出新。Elfin機械手是一款集減速機、電機、編碼器及驅動控制于一體的協作型六軸機器人。該產品采用輕型設計,標準額定負載為5kg,自重僅為21kg,方便在生產場地移動。一方面,它的定位是人機協作機械手,能夠配合工人工作;另一方面,可用于集成自動化產品線、焊接、打磨、裝配、搬運、拾取、噴漆等工作場合。
JK-Tech
JK7 and JK Dual Arm
成立于2012年北京創業公司JK-Tech在今年的漢諾威工業展覽會上首次在中國境外展示了他們的產品,其中一架7軸單臂機器人和雙核機器人被認證為可與人們安全合作。 JK-Tech在去年的北京世界機器人大會和貿易展覽會上有一個展位。目前沒有關于銷售或出貨的信息。
(Shinsei)Nextage
針對工業應用,川田同日本高新技術研究院(AIST)合作開發了這款Nextage機器人,其設計的目標就是要適應人類工作崗位,能同工人協同工作。Nextage從體型上就很接近人類。不算底部可選的AGV平臺,Nextage整機高1.73m,重130kg(包括控制箱),這讓它可以工作在人類工作的狹小環境里。
Jaco and Mico
來自加拿大的智能機械手臂Kinova公司,它致力于幫助殘疾人士解決日常生活中行動不便的難題。最開始時,它制作了3萬美元的Jaco手臂,在2013年,推出了MICO,一個更小、更緊湊、更便宜的版本。
Life Robotics
CORO
Life Robotics由Woo-KeunYoon博士于2007年12月在東京成立。Woo-KeunYoon博士在日本國家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AIST)研究機器人手臂已超過15年。
Life Robotics開發的協作機器人CORO,其特點是沒有相當于人類肘部的旋轉關節,而是利用Life Robotics的專利技術“TRANSPANDER”使機械臂伸縮。憑借這一特點,該機器人可利用與人為同等程度的專用面積實施作業,即使在有人的狹小空間,也可安全地進行拾取作業。
Mabi Robotic
Speedy 6 and 12
Mabi機器人有點不尋常。 他們有兩種型號:Speedy 6和12,它們各有三種配置:基本,專業和高級。專業級和高級級在每個軸上都有力傳感器,與附加的協同控制軟件一起,使機器人可以安全地進行協作。 Speedy還具有交互式的實時和圖形界面。
Meca 500
來自加拿大創業公司的這款迷你小手臂比最小的工業機器人小兩倍,它不是玩具; 它由電子,制表,制藥,健康或作為第三方產品組件的專業人士建立。 它可以放進公文包,重量不到12磅,有效載荷為1磅。 控制器嵌入其基礎,該軟件從PC或平板電腦工作。
Modbot
Modbot
Modbot正嘗試讓機器人的搭建也變得便宜和簡單。它想讓大家都可以自己動手用模塊化的組件拼裝出一臺機器人來。這個模塊化的組件包括一個伺服器(servo),用于執行操作動作指令,一個連接接頭,還有一條金屬連接杠,里面有可聯網的部件和電線。這三個組件是一個最小單元,兩兩之間可以互相拼接,拼成你想要的機器人。
雖然說是像搭積木一樣搭出機器人,但Modbot搭出的并非是機器人“玩具”,而是真的可以派上用場、甚至可以在工業環境、商業環境中使用的機器人,當然個人用也可以。
pi4 Robotics
workerbot MD850 , MD1300
ST Robotics是英國低成本桌面和實驗室機器人的制造商。培訓是由RoboForth的傳統教學板提供的。 Workspace Sentry確保實現安全性,它是基于圍繞共享的空間策略定位傳感器的機器人和區域安全系統。
TM
過去人機協作從A點到B點,必須系統工程師編寫一串程式才能達成,達明機器人整合視覺及后端軟體于手臂中,現在透過直接由手動拉引機器手臂到位,可同步完成學習及定位的功能,過程只需耗費3分鐘,大大縮短作業人員的時間。
另外達明機器人手臂已將機器人作動的程式模組化,作業員只要設定好作動參數,不須編寫程式,只需排定作動的流程圖就可完成手臂作動程序,簡單又方便。
2024-08-30 02:45
2024-04-15 09:16
2024-04-09 08:56
2024-04-07 08:07
2024-03-11 11:00
2023-08-17 09:41
2023-08-14 09:40
2021-12-22 11:57
2021-07-30 08:50
2021-07-27 0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