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中國工廠”的視頻火爆了網絡,優酷、騰訊、新浪等視頻的總點擊量上百萬。
點擊觀看就是這個視頻~
視頻講述的生產流程,如同最早由德國人所提出的“工業4.0”概念的現實模板。這是家電巨頭海信集團的生產車間。 作為國內外家電行業的大佬級企業,從青島走出的海信集團,早在四年前就已開始布局智能制造,其技術水準在行業內首屈一指。
在海信集團董事長周厚健看來,制造是我國更具競爭力的產業,也是中國經濟增長關鍵的動力來源,發展提升制造業,并使之大幅變強,這是中國制造業的唯一出路。
“中國工廠”有多牛?
技術人員輕點鼠標后,機器與機器之間似乎達成一種“默契”,從焊接到最后打包運輸,每道工序之間形成完美銜接。
在海信黃島基地的彩電生產車間中,這種默契正頻繁上演:穿梭往來的智能自動配送小車替代了長度近800米的跨樓宇、長距離人工配送,將近200人從配送中解放。而在關鍵的液晶面板卡合工序,一臺6軸工業機器人吸住大尺寸液晶面板,經工業相機輔助定位,輕巧地放置到背光模組上,精度高達0.02毫米。
海信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行業智能工廠參考模型標準研究”榜上有名,其對智能制造項目的研究探索獲得認可。
海信引領智能化升級大潮
自2007年引進車間沖孔機器人后,海信每年投入2~3億元打造“智能工廠”,上千臺機器人的使用規模,不僅在國內首屈一指,在國際上也是領先地位。
“機器換人”后極大地緩解了企業用工緊張的局面,尤其在長三角、珠三角,每到春節前后是“用工荒”的高峰期。“機器換人”后大大減少了企業生產對勞動力的依賴。
國外最新研究報告指出,近幾十年來,機器人的使用提高了17個國家的產能,使用機器人最多的國家,就業下降幅度卻未必最大。數據顯示,從2004年到2008年,德國的機器人總量增加了約2.3萬臺,同期的失業率從4%下降到1.8%;巴西的機器人總量增長約2000臺,失業率從9%降至7%。智能工廠運行的背后就需要龐大的科研和管理隊伍。
海信的做法同樣印證了這一點,海信投資15億元在青島嶗山建設了最新的研發中心,總面積達到420畝,作為海信技術和研發人員的“孵化池”,而“中國工廠”的視頻中也展示了該研發中心的建筑。
2024-08-30 02:45
2024-04-15 09:16
2024-04-09 08:56
2024-04-07 08:07
2024-03-11 11:00
2023-08-17 09:41
2023-08-14 09:40
2021-12-22 11:57
2021-07-30 08:50
2021-07-27 0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