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過去“引進外國先進技術”大多不成功的原因之一,是沒有人愿意轉讓這些凝聚著開發者自己經驗和訣竅的“技術”。但更重要的原因,恐怕是這些“技術”的不可轉讓性。今天我們就來講兩個國內自主研發的故事做樣板,一個是工業物聯網云平臺,一個是自主制造的智能數控機床。
“18世紀第一次工業革命以來,300年間我國從未如此近距離接觸工業革命。”
一直以來,我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的主要關注點是如何降低成本,如何減少不良品率,而沒有將目光重點投向市場需求和創新技術。
因為,我國制造業往往是靠規模,靠控制成本。雖然規模已經很大,但是很多都是委托加工,雖然號稱是世界工廠,利潤率實際上很低。要轉型升級,不是通過信息化手段來進一步降低成本,減少不良品率,而是要通過創新,在全球制造業分工中起引領作用,而不是僅僅的代工生產。
從中國經濟發展來看,當前面臨著重大轉折或調整的關頭,目前我國對于產業升級的內容和途徑存在許多模糊的認識。從經濟政策的角度看,目前有兩種關于產業升級的視角居于主導地位。第一種視角是從宏觀經濟政策的視角看待產業升級。第二種是傳統的產業政策視角。
而這些角度,或多或少都沒能真正觸及中國產業升級的三大硬核:如何從工業發展本身去討論和理解產業升級的動力、過程和機制?中國產業升級的內容或范圍是什么?產業升級的途徑是什么?
中國制造2025提出建設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其目的也是引導行業整體層面上的創新。當然,未來是智能制造的時代,是“互聯網+工業”的時代,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需要有既有實踐經驗,又有產業研究經歷,既懂機床、自動化等工業,又懂計算機軟件、大數據等信息化技術的跨界人才來引領。
如今,我們也不是只能依靠外來進口貨物才能發展的單細胞勞動人民,今天我們就來講兩個國內自主研發的故事,一個是工業物聯網云平臺,一個是自主制造的智能數控機床。
我國自主工業物聯網云平臺
其中有一項重要的途徑就是工業物聯網,工業互聯網的發展和應用場景非常廣闊,比如水電公用設施的數據、汽車行駛數據、農業灌溉數據,以及其他種種各行各業的數據,都要被記錄下來。為了支撐這些數據的傳輸和存儲,你可能需要各種服務器、衛星、超低功耗無線局域網、流量傳輸服務等等,這些加起來可能每天都會產生數十億的費用。
“當前中國正處于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中國政府正在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提高生產效率、能源效率以實現可持續發展,而中國正在推進的“互聯網+”行動計劃和“中國制造2025”等戰略積累了大量的數據資源和技術資源,有良好的推進“物聯網+”改革創新的條件和基礎。”
——ABB集團首席執行官史畢福
目前,這些公用設施產生的數據大部分都存儲于工廠公司自己的服務器上,出于成本、便捷性以及利用價值的考慮,使用云服務器存儲物聯網數據會逐步普及,于是我們需要物聯網平臺,成千上萬的物聯網創業公司,以及數家大型物聯網公司,都會開發全新的物聯網平臺,為客戶提供數據存儲和分析服務。
2020-07-10 10:24
2020-07-07 08:55
2019-11-26 10:19
2019-11-25 16:47
2019-11-20 08:50
2019-02-27 09:27
2019-02-27 09:25
2019-01-28 11:38
2019-01-28 11:37
2019-01-28 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