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目概況
在當今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下,軍隊面臨著愈發多樣化且艱巨的任務挑戰。從邊境巡邏、戰場偵察到軍事設施維護以及應急救援等,都急需高效、智能且安全的裝備支持。科義履帶式巡檢機器人的出現,為軍隊在這些方面提供了創新的技術手段。該機器人憑借其先進的技術參數與功能設計,旨在解決復雜環境下風險高的問題,提升軍隊作戰及保障能力,增強軍隊在現代化戰爭與日常任務執行中的優勢 。
二、系統方案設計
(一)導航定位系統
1.激光雷達 + 北斗 RTK 組合:科義履帶式巡檢機器人采用激光雷達與北斗 RTK 導航系統相結合的方式。激光雷達能夠實時掃描周圍環境,構建精確的地圖模型,為機器人提供即時的障礙物信息與路徑規劃依據。在復雜的戰場環境中,如城市街巷、山地叢林,激光雷達可快速識別出建筑物、樹木、巨石等障礙物,幫助機器人靈活避障。北斗 RTK 則提供高精度的定位服務,定位精度可達毫米級。在邊境巡邏任務中,機器人依靠北斗 RTK 能夠精準確定自身位置,確保巡邏路線的準確性,不會因定位偏差而誤越邊境或錯過重要區域 。
2.自主導航與路徑規劃算法:機器人內置先進的自主導航算法,可根據預設任務和實時環境信息,自動規劃最優巡檢路徑。當遇到突發狀況,如前方道路被炸毀、出現敵方臨時設置的障礙時,算法能夠迅速重新規劃路徑,保障任務繼續執行。在執行對軍事基地周邊的巡邏任務時,若某條常規巡邏路線因施工或意外情況無法通行,機器人可在數秒內重新規劃一條合理的替代路線,繼續完成對基地周邊區域的監控與偵察 。
(二)通信系統
1.5G + 自組網通信:以 5G 通信作為主要的數據傳輸方式,5G 的高速率、低延遲特性確保機器人能夠將采集到的大量數據,如高清視頻、各類傳感器監測數據等,實時傳輸回指揮中心。在戰場環境中,可使指揮官及時獲取現場的詳細情況,做出準確決策。同時,配備自組網通信模塊,當處于 5G 信號覆蓋不到的區域,如偏遠山區、地下工事附近時,機器人之間以及機器人與指揮中心之間可通過自組網通信保持聯系,保障通信的連續性 。
2.抗干擾設計:針對軍事環境中復雜的電磁干擾,科義巡檢機器人的通信系統進行了特殊的抗干擾設計。采用屏蔽技術、跳頻通信等手段,有效降低電磁干擾對通信質量的影響。在電子戰頻發的區域,其他通信設備可能因電磁干擾而出現信號中斷或數據傳輸錯誤,但科義機器人的通信系統能夠穩定運行,確保關鍵信息的可靠傳輸 。
(三)供電系統
1.磷酸鐵鋰電池 + 智能充電管理:機器人采用磷酸鐵鋰電池模塊,該電池具有工作電壓高、能量密度大、安全性好等優點。能夠為機器人長時間運行提供穩定且強勁的動力,支持機器人在復雜任務場景下持續作業。搭配智能充電管理系統,可實時監測電池狀態,根據電量使用情況自動規劃充電時間和地點。當機器人電量低于設定閾值時,可自動導航至附近的充電基站進行充電,確保隨時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 。
2.無線充電與應急充電功能:除了常規的有線充電方式,機器人還支持無線充電技術,在一些特殊場景下,如無法進行有線連接時,可通過無線充電板方便快捷地補充電量。此外,配備 24V USB 放電功能,在應急情況下,能為其他小型設備提供電力支持,例如為士兵的便攜式通信設備充電,保障作戰通信的順暢 。
三、機器人主要功能
(一)環境感知與偵察功能
1.雙光云臺與高清成像:機器人搭載雙光云臺,集成可見光攝像頭與紅外攝像頭。可見光攝像頭可拍攝高清視頻與圖像,在白天或光線充足的環境下,能清晰捕捉周圍環境細節,如人員活動、裝備狀態等。紅外攝像頭則不受光線條件限制,在夜間或煙霧、沙塵等惡劣環境中,通過捕捉物體發出的紅外輻射,實現對目標的探測與識別,可有效發現隱藏的對方人員或發熱的軍事裝備 。
2.有害氣體與輻射檢測:配備有害氣體檢測模塊,可定制化集成多種傳感器,如 CO、CH?、H?、O?等傳感器,能夠對可能出現的化學武器泄漏、有害氣體排放等情況進行實時監測。同時,具備輻射檢測功能,可在核輻射風險區域作業,檢測環境中的輻射劑量,為部隊行動提供安全預警,保障士兵免受有害環境的侵害 。
3.生命探測與人員行為分析:利用聲紋識別、人體檢測、人臉識別比對等技術,機器人能夠在復雜環境中探測生命跡象,識別出是否有人員存在,并對人員的行為進行分析。在救援任務中,可通過聲紋識別技術精準定位被埋壓人員的位置;在安防監控場景下,通過人臉識別比對,快速識別出可疑人員,對人員徘徊、打架等異常行為及時發出警報 。
(二)裝備設施巡檢功能
1.紅外測溫與設備狀態監測:通過紅外測溫技術,機器人能夠對軍事裝備,如坦克、裝甲車、火炮等的關鍵部位進行溫度監測。設備在運行過程中,溫度異常往往是故障的早期征兆,機器人可及時發現溫度過高的部位,并將數據傳輸回后方,技術人員據此判斷設備是否存在潛在故障。同時,結合聲紋識別、局放特征識別等技術,對裝備運行時的聲音、局部放電情況進行分析,全面監測設備的運行狀態 。
2.儀表讀數識別與數據記錄:對于軍事設施中的各類儀表,如發電站儀表盤、通信基站監測儀表等,機器人可利用圖像識別技術準確讀取儀表讀數,并將數據自動記錄與上傳。相比人工讀取,大大提高了數據采集的準確性與效率,且能實現對設施運行數據的實時、連續監測,便于及時發現數據異常波動,為設施維護提供可靠依據 。
(三)應急救援輔助功能
1.應急照明與現場支持:在發生爆炸、火災等緊急情況時,現場往往光線昏暗,不利于救援行動開展。科義巡檢機器人配備應急照明系統,可為救援現場提供充足的照明,照亮救援通道,幫助救援人員快速找到被困人員和危險區域。其 24V USB 放電功能還可為救援設備,如生命探測儀、小型通風設備等供電,為救援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
2.物資運輸與搬運輔助:機器人具備一定的負載能力,可在應急救援中協助運輸小型救援物資,如急救藥品、小型工具等。在一些地形復雜、車輛難以進入的區域,機器人能夠憑借其靈活的履帶式移動能力,將物資快速送達救援現場,提高救援效率 。
四、方案價值
(一)提升作戰與任務執行效率
1.快速偵察與情報獲取:在偵察任務中,科義履帶式巡檢機器人能夠快速深入危險區域,在短時間內獲取大量準確的情報信息,并實時傳輸回指揮中心。相比傳統人工偵察,大大縮短了偵察時間,為作戰決策提供及時、可靠的依據,使部隊能夠快速掌握態勢,搶占先機 。
2.高效裝備設施巡檢:對于軍事裝備和設施的巡檢,機器人可按照預設路線不間斷地進行高效作業,不受疲勞、時間等因素限制。能夠在更短的時間內完成對大量裝備設施的巡檢任務,及時發現并解決潛在問題,保障裝備設施始終處于良好的運行狀態,減少因設備故障導致的作戰延誤,提升整體效率 。
(二)降低人員傷亡風險
1.危險環境替代作業:在核輻射、化學污染、爆炸現場等危險環境下,機器人可完全替代士兵執行任務,避免士兵直接暴露在危險中,有效降低人員傷亡風險。例如在清理遺留爆炸物時,機器人可先行探測與處理,大大減少了排爆人員面臨的危險 。
2.應急救援安全保障:在應急救援場景中,機器人可率先進入危險區域進行偵察與開辟救援通道,為后續救援人員的行動提供安全保障。通過其生命探測功能,精準定位被困人員位置,避免救援人員盲目搜索,減少救援過程中的不確定性與危險,提高救援行動的安全性 。
(三)實現智能化軍事管理
1.數據驅動決策:機器人在執行任務過程中采集的大量數據,經過分析處理后,能夠為軍事管理提供數據支持。通過對裝備運行數據的長期分析,可預測裝備的使用壽命與維護周期,優化裝備采購與維護計劃;對戰場環境數據的分析,有助于制定更合理的作戰策略與兵力部署方案,實現軍事管理的科學化與智能化 。
2.遠程監控與指揮:借助先進的通信系統,指揮官可在后方遠程實時監控機器人的運行狀態與任務執行情況,并對其進行遠程指揮。這種遠程監控與指揮模式,打破了地域限制,提高了軍事管理的靈活性與及時性,尤其在應對突發事件時,能夠迅速做出響應與決策 。